夏季,给人的印象总是“酷暑难耐”“烈日炎炎”。为酷暑所苦的人们总想找些消暑的方法。而我觉得:盛夏,有一种极佳的消暑方式,那就是“躲进小楼成一统”,在静夜里读书。夏夜捧读,既是一种身体的放松,也是一种精神的升华,还像饮下一碗心灵鸡汤,千滋百味,入脑入腹,妙不可言!
我非常怀念在农村居住的那些日子。每年的夏夜,劳累了一天的农人都在习习微风中,惬意地躺在土炕上,伸展四肢,放松精神。前屯后街,一片寂静。这时节,恰好读书。随意从书架上抽出一本书来,泡上一杯热茶,在缕缕茶香中,凭案而坐,静静地把目光和思想放逐到字里行间。因为是万籁俱寂,所以,读书时精神更加集中,不再分神,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果然,那书读得飞快,思考也越发缜密,书中的每一处精髓、每一处睿智,都随着一行行字、一个个标点,飞快进入脑海,使人醍醐灌顶,思路豁然洞开。
夏夜有风,全身、鬓角不再像白天那样吱吱地冒汗,所以,心里先自安定了几分。南北窗户全部敞开,夜风穿堂而过,单单留下一丝清凉,这使得室内的氛围更加适宜读书。夏夜读书既不挑书,也不挑姿势,靠着屋墙可以读,趴在炕上可以读,凭桌而坐可以读,倒在凉席上也可以读。只有亲身经历过夏夜读书的人,才真正知道“随意而读”才是读书的最佳状态。老舍先生说过:生活随意就是幸福。以随意的姿势、随意的心态读随意的书,这时节还有不幸福的么?
夏夜读书还有一个可以享受的意境,那便是雨后。夏天的雨或密或疏,滤除了空气中的暑热,所以雨后的乡村,一片通明。天幕璧合,明月升空,此时,两耳传来的是响亮的蛙鸣。虽说有了蛙鸣,却营造出了“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独特意境。这种反差给读书营造了美好的氛围:在古今中外行走穿梭,在字里行间引吭高歌,在人间百态中静观感悟,真是精骛八极,心游万仞!设若是读了名家的范本,则更是铅华洗尽,身心俱爽,独居一室,喜不自胜!心在阅读中返青,人在阅读中轻盈!
“养心莫若寡欲,至乐无如读书”。夏夜读书,可谓搏一点浩然之气,邀千里快哉之风,给自己斟上一碗心灵凉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