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读书自怡然
汪兰娇

 

    “修竹压檐桑四围,小斋幽敞明朱晖。昼长吟罢蝉鸣树,夜深烬落萤入帏。北窗高卧羲皇侣,只因素稔读书趣。读书之乐乐无穷,瑶琴一曲来薰风。”这是元代翁森组诗《四时读书乐》中的夏章,单道夏日读书之快乐。

    绿树环绕,翠竹压檐,门窗微敞,光线明亮,对窗静读,书声与蝉声共鸣。入夜,灯花一节节落下,萤火虫飞入帷帐。在这样的场景中读书,何等闲适快意,好比沐浴着和风,用瑶琴来弹奏一曲。

    其实,不单古人,现代读书人也能享受类似场景的读书情趣。现代居室,窗前一般有绿意点缀,一杯清茶,一卷在手,自然也可入古意,进幽境。或者就近找一处树林,里面树冠茂盛,大部分阳光会被遮住,倚树坐下,就着习习微风翻卷阅读,闲适之至。也可以寻一处荷塘,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听着虫鸣蝉唱,慢慢地品唐诗宋词,沉浸书的海洋,让心灵与自然融为一体,此乐何极!故古人有云:“夏读书,兴味长。荷花池畔风光好,芭蕉树下气候凉。”

    曾见过一幅古画,画中一株古树庞然遒劲,树阴之下,一人依石半卧在竹席之上,一壶一扇一卷,站在画前,立感山风习习,凉意顿生。

    夏日读书,相对于其它季节来说,是最随性的。清晨读书有鸟鸣,午后读书有蝉鸣,夜晚读书,凉风习习,好不惬意。可如翁森对窗朗读,可如古画之人席地仰诵,可野外竹林塘畔闲读,也可闭门家中躺读。林语堂《我来台后二十四快事》亦云:“华氏表九十五度,赤膊赤脚,关起门来,学顾千里裸体读经,不亦快哉!”

    读书可以静心,夏日读书,正是静心的最佳方式,心静自然凉。白居易《苦热题恒寂师禅室》云:“人人避暑走如狂,独有禅师不出房;非是禅房无热到,为人心静身即凉。”学者李欧梵《都市漫游者》有云:“夏日炎炎,正是读书天。”炎炎夏日,酷暑难当,户外活动少,正是读书的好时节。一书在手,书中清雅的文字,犹如凉风拂面,令人神清气爽,渐入物我两忘之境。读到深处,不经意间朝窗外一望,但见绿树红花,燕子翩飞,世界真是美好。

    清人张潮《幽梦影》说:“读史宜夏,其时久也。”或者因为史书厚重绵长,正好与夏日之长契合,故有此说吧。个人以为,夏日读书,大可率性而为,只要喜欢的书,来者不拒。轻松进入文字营造的世界,与古今中外的智者对话,在方寸间领略“行万里路”的畅快,也让夏日多了一份诗情和画意。读中国四大名著,读世界名著,读史书,读哲学……读到妙处,普天之下一片凉爽。

    阴雨天读书,又是一番滋味。

    沈从文说他夏天读书的经验:“在雨后的仲夏白日里,麻雀的吱喳虽然使人略感到一点单调的寂寞,但既没有沙子被风扬起,拿本书来坐在槐树下去看,还不至于这么枯燥。”夏日的午后,暑热被小雨带走,空气中弥漫着青草的气息,先生坐在槐树下,翻开一本书,伴着鸟鸣,享受着绿荫的清凉,这份宁静淡泊,优雅闲适,非读书人不能体会。

    我以为,夏日读书,不一定得专心致志,可以轻松自由随意,可以一目十行走马观花,也可以一边看书一边欣赏风景。有时我一边读书,一边欣赏夏日风光。一日读书时,明明刚才还是白云朵朵,阳光灿烂,一霎间却又是乌云密布,大雨倾盆,狂风大作,这时正好读到苏轼的“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不由会心一笑。

    夏日读书自怡然。让我们把夏日的时光,更多地交给那些诗词歌赋和美文华章,去书中觅得那份清凉和悠然,让书籍净化我们的心灵,除去心中的浮躁,让生活多些淡泊宁静。

 

当前:4版(2020年05月29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