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网红”长沙又涌动着新的潮流:众多重新开业的“网红店”前,排队依旧,但距离更宽、口罩必备;知名餐饮店内,不变的是热情,变化的是“公筷公勺”的醒目提示……
“超宽距排队”,拉开了人与人的间距,守护了人与人的健康;“公筷公勺”,改变了“餐桌社交距离”,守护了“舌尖上的安全”。
好习惯不是一天之功,而是源自孜孜不倦的文明习惯养成。
在长沙,以道德模范、身边好人、“雷锋志愿者”等组成的“示范天团”,高规格引领着城市文明新风尚;在长沙,“文明,从排队礼让开始”和“新文明餐桌”行动等品牌活动涌动全城,高品质示范文明健康生活新方式。
今年以来,长沙把爱国卫生运动纳入“文明城市提质年”行动的重要内容,广泛开展“爱卫生,净环境,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发挥模范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全力打造全国文明城市“升级版”。
高素养
文明健康新方式火起来
在因疫情改变的生活节奏里,也酝酿着全新的健康生活方式。
最感人的镜头,来自渐次复苏的店面外的“超宽距排队”:市民戴口罩、远远排队、配合测温,购物秩序井然。
最动人的语言,则来自餐饮门店里的“温馨提醒”:伴随每道菜上桌,服务员悄然提醒,“这是这道菜的公筷公勺,请慢用。”
今年3月起,市文明委在全市开展“新文明餐桌”行动,道德模范、身边好人、“雷锋志愿者”带着“新文明餐桌”行动倡议,在全市倡导市民使用“公筷公勺”,拒食野生动物,坚持光盘行动。
芙蓉区韶光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8名志愿者,组成“筷”乐联盟宣传队,与韶光辖区企业公共食堂签订文明分餐、就餐协议,共同倡导文明分餐分食。在“中国好人”汤俊杰、杨士泉家中,公筷公勺已经成为餐桌“标配”。
而疫情之下,自觉抵制野味、拒食野味,不仅成为餐饮企业餐桌上的醒目提示,也成为更多市民的文明新共识。长沙市场监管部门也加大了监管力度,严格查处非法加工、销售、食用野生动物等违法行为,树立健康文明餐饮新风尚。
随着全市中小学复学,“分装午餐”“七步洗手法”“一米是最温暖距离”等新生活方式,成为孩子们争相遵守的“生活新礼仪”。
今年清明,“云上”祭扫、分时段预约祭扫等新文明祭扫方式,让绿色、低碳、环保的文明祭扫新风尚深入人心。
医院也成为展示市民素质的一个窗口。走进长沙市各医院,禁烟提示醒目、窗口排队有序、志愿服务贴心,营造了良好的就医秩序。
高规格
模范典型引领文明新气象
庚子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袭之下,以道德模范、身边好人、雷锋志愿者等组成的“示范团体”冲在防疫一线,引领文明新气象。
在长沙,这群百姓的“身边明星”,始终以活跃的姿态、以榜样的力量,示范带动爱国卫生运动的深入开展,倡导卫生健康生活新方式,带出城乡清新文明新气象。
他们是社区防疫一线的宣传员。疫情发生以来,3070个学雷锋组织、45.3万名雷锋志愿者活跃在长沙防疫一线,结合“新花样”和“土办法”,运用线上线下媒介,协助各级各部门将防疫声音传得更广、更深。
随着城市复工复产复学节奏的开启,志愿者们也不断拓展着自己的“业务范围”,亮起“一抹红”,织牢防疫网。
在全市各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移风易俗志愿服务队穿行在城市乡间,劝导暂停各类办酒席、集会、庆典、聚餐行为,倡导文明新风尚。
抗疫一线,他们格外耀眼;平常日子里,他们同样闪耀。
他们是河道清洁的“巡逻员”。冷昭群、申海云、刘云霞、周兰等16位志愿者,自4年前走马上任圭塘河“河长”以来,一周巡河3至5次,捡垃圾、查污染源、劝说电鱼者。
他们的努力,让圭塘河换了新颜。
他们是垃圾分类“督导员”。在城市乡村,志愿者们坚守垃圾分类“新岗位”,围绕垃圾分类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引导活动,让一场全民生活垃圾分类之旅深植人心,更让文明健康的新时尚厚植人心。
高水平
良法善策助力爱国卫生运动
文明健康习惯的养成非一日之功,既靠自觉、靠引导,也靠良法善策的刚性约束。
近年来,长沙通过出台《长沙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对违反规定的不文明行为,进一步强化刚性约束,建立了分层次、等级进行处罚的规则。德法并治,引导人们养成讲文明、讲卫生、讲科学的健康生活方式,让城市文明程度、市民文明素养“双提升”。
自《条例》正式实施以来,长沙以“一场宣传活动、一次《条例》集中发放、一组有规定内容的公益宣传、一场集中宣讲活动、一个宣传栏宣传”为切入点,提升广大市民的《条例》知晓率,引导群众踊跃争当文明习惯“践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