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文明生活方式理念
李育蒙

    社会的高速发展所遭遇的每一次公共卫生事件,谁都不能“独善其身”,当疫情刺激到公众的公共安全感,那绷紧的安全之弦,就与我们每个个体息息相关。

    一只水桶能装多少水,永远取决于最短的那一块木板。在全国疫情形势好转的情况下,个别地方仍现聚集性病例,一些“短板”不补齐,一些旧习惯不改变,想要完全战胜疫情,几乎不可能。在前线,虽然有无数医护人员义无反顾地坚守和践行职业的初心,取得了决定性的成果,但是如果不在“后方”,提倡和践行更加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疫情的防护链上,会永远存在着一块短板。

    从疫情发生以来,于笔者来说,勤洗手、保持足够的社交距离、不扎堆、公共场合佩戴口罩、粗粮细粮均衡食谱、适度运动等等,已经成了日常的生活习惯。在笔者的影响下,家人尤其是家中老人也已经在转变一些生活习惯,如佩戴口罩、不扎堆聊天等等,因为他们也渐渐知道,保护自己就是保护家人,保护社会。这就是我们家的一个“小”改变,从“我”开始,一些习惯开始传递给父母、给祖辈、给亲戚。从我单个的“人”开始,在家里有了跟“从”者,然后传递给了身边的“众”人。在公共场合,我也希望把一些好习惯传递给“你”、给“他”、给“你们”、给“他们”,只有“大家”共同的改变才是“大”改变,才能从“量变”进化到“质变”,才能真正形成“合力”,真正的扎紧“水桶”,阻断病毒传播。

    笔者也相信,经过疫情洗礼培育出的新生活方式,会在更多的家庭、更广的空间、更多元的场合出现。因为,文明的生活方式理念是可以传递和共享的。因为只要每个人从自我做起,都能去感染和影响到更多的人,都能去积小成大。

当前:B4(2020年06月03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