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催生的好习惯要保持下去

    眼下,疫情防控已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复工复产复市全面加速,人们的生活秩序也逐渐恢复正常。疫情改变生活,也催生了一些好习惯——社交场所保持适当距离、使用公筷公勺、锻炼不扎堆等。

    新冠肺炎疫情是我们不愿经历的,但是出于疫情防控需要而催生出来的各种好习惯,却是我们期待且应当保持下去。不管是在公共场所保持一米远的社交距离,还是外出聚餐时自觉使用公筷公勺,抑或锻炼、旅游时不扎堆、不聚集,既符合疫情防控常态化的需要,有利于自己和他人健康安全,也符合时代的文明准则,体现的是一种文明与进步。

    换句话说,即便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之前,文明的生活方式、良好的行为规范,也是我们崇尚的目标和行动的方向。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需要,客观上强化了我们的认识,让我们意识到养成这些好习惯的必要性、紧迫性。所以现在的问题是,不要让刚刚养成的文明好习惯随着疫情的消退而离去,而是把它们保持下去,最终“习惯成自然”。

    疫情防控期间,有一句话广泛传播: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人类同病毒、疾病的斗争是长期的、艰巨的,许多病毒、疾病,都可能会因为一些不健康、不卫生的生活习惯而增加传播风险,比如在公共场所随地吐痰、打喷嚏不掩口鼻、排队过于拥挤等等。

    好习惯的养成需要过程,也需要外力推动。非常时期的非常之举,可以有效缩短好习惯的养成时间。从现实来看,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需要也确实在客观上让大众更快地接受和养成了一系列符合文明规则的好习惯。从政府层面到社会组织,再到公民个人,应该利用这一契机,让好习惯成为一种社会风尚,成为绝大多数人的共同选择。

    养成文明习惯,一开始或许会让一些人感到不适应,但一旦习惯养成了,就能够享受到它所带来的各种好处和便利。所以,虽然需要花费一些时间与精力,它仍值得我们每个人为之去努力、去付出。

    (《湖南日报》 苑广阔)

 

当前:B4(2020年06月03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