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幸福西区的“幸福清单”
——西宁市城西区文明硕果惠泽市民走笔
旦正措

    自青海省西宁市成功获得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以来,城西区委、区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创城工作要求,举全区之力,全民动员,齐抓共管,上下联动,为西宁市摘取“全国文明城市”这块金字招牌作出了西区贡献。时至今日,“创城”已深深烙刻在了每位市民的日常生活中,“文明”也已深深融入到了西区群众一点一滴的行动上,广大干部群众切身感受到了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所带来的新气象新风貌,得到的都是满满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幸福生活是本色,美好生活向未来。走进幸福西区、了解幸福西区、爱上幸福西区,在幸福驿站里感受温暖,在幸福庭院里感受生活,吹着幸福的晚风,一起描绘幸福。在西区,像这样的惠民、利民、为民工程分布在商圈、街道、社区、住宅……

    清单一 幸福感在家门口升级

    走进兴海路街道湟岸巷楼院,院里绿树掩映,氤氲着花香、茶香、翰墨香、咖啡香……“现在早上起来,我就和老伴去院里的健身器材那里锻炼,然后坐在幸福庭院里晒晒太阳,给身边的老伙计们讲讲我参加抗美援朝时的亲身经历,也让大家知道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感谢党和政府。”今年90岁的白光斌说。

    80岁的曹玉兰坐在幸福庭院里看着孩子们玩耍,满脸幸福地说道:“以前大家烧煤,家里全是灰尘,2018年改用天然气后,环境变好了,还能坐在家门口的幸福食堂里吃饭。”近年来,城西区率先建成9个中央厨房、19个爱老幸福食堂和41个助餐点,惠及1.3万老年人。

    “在这里居民喝着茶水,脸上露着幸福的笑容;游客放心充电,畅游手机客户端……”唐道637“绿色生活·幸福驿站”给辖区居民、过往市民、游客提供了许多便民服务,生活品质不断提高。今年,城西区拟建设41个“绿色生活·幸福驿站”,目前通海路街道光华路社区、唐道637这两个示范级“绿色生活·幸福驿站”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幸福驿站为市民提供共享雨伞、爱心轮椅、急救医药箱、针线包、饮用水、便携式充电宝等。幸福驿站、幸福廊亭、幸福庭院、幸福餐桌、幸福河道……共同编织了幸福西区的幸福蓝图。

    城西区紧紧围绕推进城市治理精细、精治、善治的要求,把创建的成果、结果、效果统一起来,解决了背街小巷、农贸市场、老旧小区等区域卫生脏乱差问题。投资改造了湟岸巷社区老旧楼院,完善了河道绿化、便民医疗、便民健身等,为社区居民营造了温馨和谐的社区环境。改造2977套棚户区、18个老旧小区等,实施好6类29项民生实事,并在小区内引进垃圾分类处理企业,垃圾分类示范区覆盖率持续提升。

    清单二 幸福感在心头升温

    城市要宜居,除了办事便捷,更要住得舒心。“我们住在附近,这边的公园绿化好,我们几个老同志相约打打太极、下下棋,娱乐生活丰富多彩……”刘大爷开心地说。晨起,到文化公园活动筋骨,傍晚,在海湖湿地公园散步,或在湟水河畔走一走,这是很多西区市民的幸福小日子。

    幸福小日子的背后,是城西区落实西宁市委、市政府打造绿色发展样板城市的战略部署,积极响应以“绿水青山·幸福西宁”为核心的城市品牌,城西区是重要的塑造者、参与者、见证者。同时,城西区深入推进“幸福西宁·清洁西宁”品牌建设,实施西关大街街景综合整治、10条人行道品质提升、人行道防滑试验段施工和智慧斑马线试点安装。新增街头绿地、迷你花园、花街花桥24处,校园、精品楼院绿化10处。新(改)建城市公厕17座,设置移动环保公厕31座。改造农村户厕119座、铺设农村污水管网3.1千米。

    街巷是城市的血脉,一座城市的文化要靠街巷来滋养。实施五四西路、昆仑路南侧等6条道路人行道改造,大力实施城市双修、109国道路域环境及海绵化改造、中华巷片区雨污分流等工程。实施火烧沟桥梁和道路建设,引进彩色花卉树种,继续实施绿化彩化提升工程,完成公园广场、主次干道的彩叶树种配置,构筑多彩空间,继续打造一批城市“林荫大道”“绿色客厅”……

    除此之外,城西区积极融入黄河流域水生态保护和污染治理等重大生态工程建设,加快建设花园城区,持续巩固大南山绿化成果,抓好3.3万亩森林管护工作。巩固拓展河长制成果,持续推进小流域综合治理和水生态修复工程,实现“水清、流畅、岸绿、景美”的目标。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全面推进“无废城市”试点建设,不断深化全城清洗、空间立面净化美化行动,打造“最干净高原城区”。

    城西区聚焦群众关心的事,以提升市民的幸福感为初衷,不断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为构建新时代城市规范高效的基层治理体系、提高社会主义现代化治理能力和水平探索新路。

    清单三 幸福感在新地标里

    走进五峰书院,室外是青青草坪和葱郁的杨柳,室内是简明的灯具和雅致的座椅,以及卷帙浩繁的书籍。

    马上就要大学毕业的陈晨,几乎每天都会来书院学习,一个水杯、一个手提袋、几本习题集,是他的随身标配。20来岁的他,正在备考医师资格证书。“以前学习都是在学校图书馆,去晚了就没有位置,去年偶然发现了这个地方,环境好、不收钱,还能借阅书籍,挺好!”他说。

    据了解,五峰书院不仅提供学习的地方,还承担公共图书的借阅服务,市民游客可通过书院的借书处登记,享受借书、还书、办理借书证、预借送书等服务。

    在西区,时尚书院、主题书院随处可见,阅读书籍已经成为市民热衷的娱乐项目。

    为了提高市民的文明素质,城西区大力投建文化书房、书院等,市民不仅可以提升生活品质,也能纾解工作、生活中的压力。重建兴海路小学、文苑小学(幼儿园),新建文逸小学、五四小学。持续巩固“大学习、大讨论”活动成果,启动“萤火悦读”“好课堂发现好老师”等活动。大力推进科教大厦、城市书房等工程,完成辖区健身路径的维修更新和示范点的提档升级,新增2处街头体育公园,免费或低收费开放3个体育场馆。计划投资850万元,持续推进城市书房建设,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推动以文化城,打造“书香之城”,新建贾小、虎台、海晏路、天地巷子4个城市书房,全力构建 “10分钟健身圈”“15分钟文化圈”。

   清单四 夯实城市幸福根基

    “现在买菜、乘车、购物、看病都在家门口,生活太方便了。”李大妈激动地说。自城西区打造15分钟幸福生活圈以来,像李大妈这样生活品质提升、幸福感增强的例子不胜枚举,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在继续,市民生活品质在提升。

    为了让市民出门15分钟内就能享受高品质生活,近年来,城西区委、区政府扎实办好民生实事,按照“缺什么就补什么”的原则,在全区打造15分钟幸福生活圈,不断提高社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切实推进城市建设向未来发展转型。15分钟幸福生活圈的美好蓝图正逐步变为现实,新时代幸福西区建设实现新发展,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

    实施就业援助精准帮扶行动,持续开展城市低收入群体生活提质工程,建立特困家庭长效解困机制,给低保对象、困难家庭发放各类补贴418万元,发放就业创业资金4256万元。加强医保基金监管工作,实现辖区“两定”医药机构监督检查全覆盖。推进军民融合发展,加强退役军人服务保障。重视解决好“一老一小”问题,计划投资5858万元,大力推进“幸福养老”工程,大力开展支持社会力量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专项行动,着力增加3岁以下婴幼儿普惠性托育服务有效供给。今年,城西区预计完成5个示范型生活圈建设,初步构建出15分钟步行可达的社区生活示范圈架构。共实施教育、养老、医疗方面73个民生实事项目,目前已完成35个项目,其余正在抓紧实施。

    “幸福感”是近年来民生领域的一个热词,而提升市民幸福感恰恰是城西区创建更高水准新时代城市的核心内涵。城西区文明创建工作把握这一核心内涵,加快实施和推进道德引领、创建提质、常态管理三大重点工程,让市民群众享受更优质的公共服务、更浓郁的文明风尚、更和谐的人际关系、更优美的公共环境。

    如今,幸福西区正在唱响一曲宜居、宜业、宜人的时代新歌。夕阳西下,一株株绿植随微风摇曳,市民们有的在跳广场舞、有的在跑步、有的在拉二胡……湟水河畔嬉戏声不断,公园里人来人往,市民不时拿起手机拍摄身边的美丽景色,记录幸福西区的变化过程。

当前:A4(2020年09月08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