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同向聚合力 务实担当有作为
——四川省威州民族师范学校创建全国文明校园纪实
康国庆

党委书记、校长顺定强(左三)在龙溪乡大门村开展精准扶贫活动

党委书记、校长顺定强(前排右一)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颁发奖状

 “行四礼”活动

课间操齐跳锅庄

校园文化艺术节舞蹈大赛活动现场

组织学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文明之星表彰活动

经典诵读活动

 

    学校概况

    四川省威州民族师范学校始建于1938年,时名为“茂县简易乡村师范学校”,1950年更名为“川西威州师范学校”,1953年随省建制更名为“四川省威州师范学校”,1993年更名为“四川省威州民族师范学校”。

    目前,学校占地面积103亩,建筑面积29658.33平方米。开设有小学教育、学前教育、运动训练、音乐舞蹈、广播电视播音主持、电子商务、美术绘画(艺术设计方向)、美术教育等8个专业。有教职工136人,其中专任教师92人,高级讲师39人,省特级教师2人,省级名师工作室3个、省级名师3人。现有在校学生1255人,其中90%的学生来自阿坝州13个县(市),10%的学生来自甘孜州、凉山州及成都周边地区。

    荣誉榜单

    四川省威州民族师范学校(以下简称“威师校”)已荣获四川省文明单位、四川省文明校园、四川省校风示范学校、四川省教育系统民主管理先进单位、四川省校务公开工作先进单位、四川省青少年科技教育示范学校、四川省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四川省五四红旗团委等称号,先后培养了3万余名优质毕业生,为阿坝州乃至四川省基础教育的建设发展、各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和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作出了卓越贡献,威师校已经成为阿坝州具有品牌价值的师范教育资产。

 

    近年来,威师校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始终坚持“立德树人”宗旨,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奋力推进诚信威师、魅力威师、品牌威师、品位威师、绿色环保威师 “五个威师”建设,紧紧围绕领导班子建设好、思想道德教育好、活动阵地建设好、教师队伍建设好、校园文化建设好、校园环境建设好“六个好”,全力推进全国文明校园的创建工作。

    领导班子团结进取 创建措施扎实有力

    如何高质量完成创建任务,推动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迈上新台阶?现任威师校党委书记、校长顺定强的话掷地有声:“务必做到‘四个坚决’,即坚决克服‘突击工作经常做,经常工作突击做’现象,坚决摒弃不注重实效、做表面文章的形式主义问题,坚决防止平时工作不扎实、测评迎检搞突击的弄虚作假行为,坚决杜绝折腾师生、无效投入等劳民伤财现象。”

    学校成立了“威师校创建文明校园工作领导小组”,党委书记、校长顺定强任组长,党委委员、副校长任副组长,各职能处室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创建领导小组任务明确,措施有力,效果明显。认真贯彻落实《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制定了《四川省威州民族师范学校“文明校风建设年”实施意见》《四川省威州民族师范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等系列创建工作方案,在学生中组建了“校风纠察队”“文明劝导队”“青年志愿服务队”等团队,组织带领全校师生大力开展“伸伸手,弯弯腰”“行四礼”等文明礼仪活动,营造了浓厚的文明校园创建氛围。

    思想道德建设扎实有效 师生面貌积极向上

    2015年5月,阿坝州委对威师校主要领导进行了调整,时任阿坝州委讲师团团长的顺定强被任命为威师校党委书记、校长,自此,学校在新领导班子的带领下,认真贯彻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不断强化学校党委的思想政治核心领导地位,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深入推进反腐倡廉特色党建工作。学校党委建立健全了采购、基建、资金、监督等财经制度,从制度上、规矩上强化学校党委的核心领导作用。同时健全了教职工、工会和共青团团员、学生等代表大会制度,坚持民主治校、依法治校,积极推行校务公开、“三重一大”集体研究决策制度,强化学校党委对学校的思想政治引领作用和教代会的监督作用,赢得了广大师生的信任和支持,形成了良好的工作氛围。

    持续开展主题教育。学校党委通过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以及“雪域清风”集中整治活动等,在校园内营造了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环境。

    严格规范学校党委会、校务会规则。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校团委实施了共青团改革“1543”工程(一条主线、五大工程、四个引领、三大体系)和团建“一心双环”工程(以校团委为核心,学生会、学生社团为外环),团学工作有声有色,夯实了文明校园创建的思想基础。校团委坚持开办业余党校,定期组织举办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培养青年学生追求政治进步的理想信念;每年对新生进行军事训练,培养学生国防意识、磨练学生意志品质;实行“班团一体化”管理体制,构建了“一心双环”的团学工作新格局;定期开展“校风建设年活动”,把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和师风师德教育同步推进,促进了校风的全面好转,为文明校园创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17-2019年,学校团委连续荣获团州委目标考核一等奖,2019年被共青团四川省委评为省中学(中职)名团干工作室。

    德育工作成效显著 威师形象不断攀升

    学校在创建活动中,努力实现“在生活中育德,在生活中育人”的目标。创建领导小组组织实施了文明校风建设“1+6”工程(即一个“文明校园建设实施意见”加上优秀教师评选工程、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工程、最美威师人寻找工程、师德标兵评选工程、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工程、校园文化设施建设工程这“六大工程”)。着力改变传统德育教育远离现实生活,重形式、轻内容,重灌输、轻疏导,重言教、轻身教等弊端,帮助学生通过自己的劳动创造新的生活,并以文明健康的方式享受新生活,提高学生的良好习惯和自主发展能力培养实效。积极探索“德育生活化”新型育人模式。长期开展“伸伸手,校园洁净我更美;弯弯腰,尊敬师长要记牢”和集体“行四礼”仪式。制定并完善了《威师校学生“德育生活化”86细节》,通过主题班会、能力训练、晨读、道德讲堂解读等形式,自主学习小册子,对学生进行“大孝爱中华、中孝爱集体、小孝爱家庭”教育;定期举行“德育生活化”量化考试,把成绩作为学生德育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安排学生在主题班会上进行为期2周的“对照86细节,自查自纠”;将每周一下午第三节课设置为劳动课,由班主任具体指导学生做好劳动课程学习;开设了“道德讲堂”,校领导每月为学生开展德育专题讲座;充分发挥校风纠察队、文明劝导队、国旗护卫队作用,通过升旗仪式、“行四礼”仪式、班早会、常规课程规范师生言行;深化校级领导联系年级、中层干部联系班级、教职工联系学生的“三联共育”学生工作法及家校联系制度,将学生全部承包落实到人头,实现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协同育人的目标。学校校风、教风、学风明显好转,学生精神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

    狠抓师德师风建设 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威师校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倾力打造优秀师资团队,实施了青年教师成长“135”工程(即一年入格、三年合格、五年成长为骨干);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等举措,每年选派20余名骨干教师到高校跟岗培训;邀请兄弟学校的优秀教师到学校讲学。积极开展“名师工作室”建设,现已建成“四川省中职德育名师工作室——欧光琳名师工作室”“四川省羌族刺绣和羌族剪纸工艺美术创新平台——余德书名师工作室”“四川省名团干工作室——何文渊名师工作室”三个“名师工作室”。学校另有四川省特级教师2人,高级教师39人,共产党员60名。近3年来,威师校有1名教师被评为四川省教书育人楷模、1名教师被评为四川省优秀教育工作者、12名教师受到州级表彰奖励、80余名教职工受到校级表彰奖励。教师教学成绩显著。崔仁益老师获得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三等奖,尚凤贤老师在省第三届微课大赛中荣获一等奖,滕海川老师的论文在省小学科学优秀论文和案例评选活动中荣获二等奖,欧光琳老师、夏远芬老师在省中等职业教育优秀论文评选活动中分获一、二等奖,宋幼林老师在省中等职业教育优秀研究成果评选活动中荣获二等奖,熊丽老师、田裕平老师、巩莉老师获得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教学能力比赛三等奖等,一支政治合格、知识丰富、技能过硬、师德高尚、爱岗敬业的师资队伍已经形成,为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奠定了坚实基础。

    志愿服务亮点突出 校园文化特色鲜明

    学校现有校级青年志愿服务队1支,校级志愿者57人,支部志愿服务队29支,注册志愿者695人。2019年学校组织志愿服务队分别深入社区、敬老院、特殊教育学校、贫困村、校园周边等开展志愿服务活动60余次。各支部分别深入特殊教育学校、福利院、社区、企事业单位等地开展了助弱帮困、环境卫生整治等活动。设立了“青年志愿服务岗”,安排值班志愿者每天常态化开展服务;建立了阿坝州特殊教育学校和汶川县福利院两个校外服务基地,定期组织志愿者开展活动。

    威师校校园文化建设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内核,以“诚毅敬爱”为主线,构成了以“师范文化”“藏羌民族文化长廊”“三国历史文化长廊”“边塞诗词文化长廊”为主体的文化体系。学校大力弘扬“诚毅敬爱”的“德善”育人文化和“手脑心并用,教学做合一”的职业教育精神,围绕“科学求真、道德求善、艺术求美”的精髓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打造了以姜维城文化为主题的“三国文化”长廊和以边塞诗为主题的“诗词长廊”;对校园实施了绿化、硬化、亮化、美化、规范化“五化工程”;举办了主题为“传承汉字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汉字听写大赛,“读经典诗文,做儒雅少年”诗歌朗诵比赛;开展了以“我爱我的家乡”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包括藏羌锅庄比赛、藏羌服饰秀、征文比赛、知识竞赛、羌绣展、摄影展和藏羌文艺晚会等。成立了学生嘉玛社、语文社、文学社、书画社、羌绣社等社团,定期举办“社团之夜”以及书法、绘画、摄影、羌绣展等活动,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使校园文化建设呈现多样化的特点。紧密结合汶川县倡导的家风、校风、民风、政风“文明四风”活动,开展了“孝为先、善为上、和为贵、美为德”的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营造了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学校落地生根。浓郁的特色校园文化促进了校风、班风、学风的根本好转,提高了学生的核心素养,增进了学校的安全文明,受到了家长的肯定和社会的好评。

    办学条件根本改善 实现“山水间读书处”

    通过扎实开展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学校党委组织实施了拓展办学空间、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质量“三步走”战略,提出了“党建为统领、德育是首位、教学是中心、后勤是保障”的办学思想,紧紧围绕“质量立校、管理强校、科研兴校、特色扬校、稳定安校”的发展思路,着力践行“为学生成长奠基,为教师发展助力”的办学理念,威师校师生文明素养显著增强,校园环境明显改善。近5年来,校园占地面积由当初的38.9亩拓宽到现在的103亩,在校生人数由不足400人增加至现在的1255人,固定资产由5000余万元增加到9000余万元;先后建成篮球场3个、200米跑道的田径场1个、五人制足球场1个、电商实训楼1栋、停车场3个、师生食堂2个、礼堂1个、演播厅1个,购置“智慧课堂”设备30余套。学校办学条件、育人环境得到彻底改善,优美安静的校园环境与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环境相得益彰,“山水间读书处”的文明风采正在彰显。

    经过不懈努力,2019年威师校的学前教育专业成功获批“省示范(特色)专业”,学校被省教育厅命名为“四川省艺术教育特色学校”,校园艺术团被评为“四川省优秀学生艺术团”,学校在全州综合目标考核中连续三年荣获一等奖。

    校党委书记、校长顺定强表示,文明创建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威师校将牢牢抓住“生态、发展、民生、稳定、作风”五个关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进一步彰显“民族性、师范性、艺术性”办学特色,为阿坝州早日实现“一州两区三家园”战略目标贡献威师力量。

 

当前:B4(2020年10月27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