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风淳厚文明 乡村美丽振兴
——西安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亮点纷呈
陈国亭 熊岚

    今年以来,陕西省西安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深入实施“美丽人家”建设工程、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浓郁乡风文明、助力乡村振兴,在打通教育、服务、宣传、引领群众“最后一公里”上迈出了坚实一步,全市农村文明程度、社会风气等发生可喜变化,老百姓的日子过得更好了,心劲儿也更足了。

   文明实践

    党和群众之间的连心桥

    “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以来,我们整合盘活各类资源,打造了子午党校“123+N”等品牌活动,在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困难的同时,把党的新理论新政策送到农民家中,农民精神面貌焕然一新。”长安区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主任赵晓薇说。

    西安市以长安区、蓝田县全国试点建设为契机,立足实际、着眼长远,制定出台了《关于在全市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深化拓展试点范围,着力打造“西安样板”。

    据介绍,全市现已建立市、县(区)、镇(街道)、村四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立“8+N”志愿服务队伍1300余支,开展“迎绿色十四运、做秦岭生态卫士”“文明餐桌 西安在行动”“暖阳在XIAN”关爱空巢老人、“兰花草”关爱留守儿童、“周末哪里去,一起做公益!”等主题文明实践活动1700余场次,开展以宣讲理论政策、人文关怀、疫情防控等为主要内容的文明实践活动2200余次。

   文明创建

    乡村文明程度的晴雨表

    临潼区秦俑村依托毗邻兵马俑的优势,开办农家乐110余家,民俗客栈140余家,秦俑复制品工艺厂6家,人均旅游年收入达3万元以上。“村民腰包鼓起来后,我们持续加大省级文明村创建力度,全方位推动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老百姓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现如今正在全力创建全国文明村。”村党支部书记杨兴利说。

    近年来,西安市持续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文明村镇、文明家庭、“十星级文明户”“好媳妇、好婆婆”等创建评选活动,农村社会文明程度和农民文明素质显著提升。

    据了解,目前,全市创成各级文明村镇476个,其中全国文明村镇9个;评选出区(县)级以上文明家庭2054户,其中,全国文明家庭1户,省市级文明家庭48户;全市75%的行政村开展了“十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挂牌数近5万户。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 ”。一个个创建个体,不遗余力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在全社会凝聚起了积极健康、向善向美的磅礴力量,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环境持续向好,广大农民有了更多的幸福感、安全感和获得感。

    美丽人家

    建设文明家园的奠基石

    “我们以‘美丽人家’建设为载体,常态化开展道德讲堂、‘十星级文明户’‘好媳妇好婆婆’评选等活动,大力弘扬传统美德、良好家风,就是要以小家美来带动乡村美。”临潼区秦陵街道孙马村党支部书记孙富平说。

    今年以来,西安市2次召开全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暨“美丽人家”建设工程现场会,交流经验、总结工作,从家庭入手,做好乡村振兴大文章,引导农民建设小家,美丽大家。

    “结合‘我们的节日’,在广大农村深入开展经典家规家训家书、我的家风故事、家规家训进万家、传承良好家风微视频征集等活动,已将征集到的5万多条好家规、好家训送进1407个村庄。”西安市委文明办工作人员介绍。

    在蓝田县、临潼区等地农村,人们经常看到,墙上,石榴熟了、柿子红了的丰收画面喜气洋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等通过手工画、农民画、手绘墙等方式展示出来,贴近生活、温润人心,成为农村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目前,全市75%的行政村都建设了乡风文明一条街,人们在仁义礼智信传统美德和善行义举榜、道德模范典型事迹等教育熏陶下,提升了思想境界,言行举止更加文明。

   移风易俗

    农村精神文明的助推器

    “新婚礼文明不失喜庆,庄重不失热闹!”这是蓝田县三官庙镇小伙冯翔对自己婚礼的评价。冯翔口中的婚礼叫作“蓝田新婚礼”,与传统农村婚礼有所不同,独具地方文化特色,包括诵乡约、颂党恩、立家训、送文化、伴手礼等5个环节。

    “我们对全县婚庆机构婚礼主持人进行新思想、新理论、新政策、新风尚培训,让婚礼主持人成为文明的使者、政策理论的传播者、移风易俗的推动者。”蓝田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主任韩健说。

    西安市针对部分农村婚事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陈规陋习,积极推广“蓝田新婚礼”创新做法,从教育、制度、监督等方面探索常态长效举措,切实减轻群众经济和精神负担。

    据了解,西安市95%的行政村修订完善了村规民约,将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拒食野生动物等纳入其中,不断提升村民文明意识。85%的行政村设置了善行义举榜,成立了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等村民自治组织,围绕群众关心的大事小情常态化开展道德评议活动,形成了好人好事有人夸、坏人坏事有人抓、新风正气传得开、陈规陋习必须改的生动局面。

    乡村旅游

    扮靓美丽乡村的新引擎

    “我们村按照文旅融合的发展思路,打造特色民宿、发展乡村旅游,现有民宿110余户,床位500余张,平均年接待游客5万人次,年营业收入1800万元,实现年利润600万元。”临潼区山任村支部书记任整社介绍。

    西安市作为大城市与大农村并存发展的国家中心城市,现有101个镇(含街办),1681个行政村。西安市积极挖掘乡村文化元素,把改善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号召广大村民行动起来,保持村庄常整洁、家园常干净,培育文明、环保、绿色的生活方式。推动实现景美、人美、民风美,让游客乡村旅游全程舒心,美美与共。

    西安在农村餐饮行业大力推广分餐制和公筷公勺,2360多家农家乐参与其中,让游客体验到文明和谐的农村饮食新风尚。深入开展“我为乡村旅游代言””文明旅游、有你有我”等实践活动,村民自觉爱护发展成果,遵守村规民约,在游客面前展示乡村文明风采,实现了外在美和内在美、环境美和发展美、一时美和持久美共同协调发展的提质转型。

当前:B4(2020年11月12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