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当城市还在睡梦中,我步入陶然亭公园。垂柳依依,水波荡漾……一切都在静默中,满怀欣喜地迎接一个普通冬日的第一缕阳光。
慢慢地,一轮红日缓缓升起,而公园的曼妙也开始在我的眼中一一呈现:初冬时节,大自然仿佛突然诗性大发,它将金色的叶片点缀在绿油油的草坪上,一抹抹红,就穿插其间,好像是在深情地咏叹。阳光斜斜地照过来,增加着一份暖意。而这种色彩不是平面的,而是立体的,随着山坡蔓延、荡漾,无处不在。
而当你走到湖边,垂柳的叶片已经发黄,却依然静静地低垂着。远方的亭台楼阁都在水波中,形成了漂亮的倒影。不难发现,那倒影也是色彩斑斓的,仿佛一场童话要缓缓拉开帷幕。远处金黄色的树,与洁白的小房子搭配在一起,显得那么灵秀、可人。弯弯的拱桥跨在水波之上,一株通体红色的树婀娜多姿,似乎就是为了与桥结伴而来。水里的荷,早没了夏季的风采,枯荷败叶,昏黄一片,却与岸边的黄枝形成了色彩的过渡,丝毫感受不到低晦的心境,反而有一种让人拍案叫绝的妙趣之美。
我最爱水边的亭,亭檐微翘,翩然欲飞,它静静地立在水边,与一条小径相连。走到桥上,四周水波相环,五彩斑斓。不由自主地会长长地呼气,不禁想起人们所说:古人造亭极为讲究,一定是选在风景最美的地方。因为,亭也意味着“停”,人生一定要边走边看,该停下来的时候,需要静静思索,不要错过最美的风景。
平日里普通得不值一提的树,在此时开始张扬自己的个性之美。几棵树通体火红,如同涂了腊彩,像熊熊燃起的火焰那般美丽。那五彩的叶片,在光线的变幻中,呈现着或远或近的明黄、朱红、淡绿,沿着蜿蜒的小路,层层叠叠,引得你只想走过去、再走近些。而银杏树聚集的地方,早已铺就了一条金色的小路。
大自然的风景再美,也美不过它的历史。陶然亭是清代的名亭,为中国四大历史名亭之一,它的名字更是取自白居易的诗:“更待菊黄家酿熟,共君一醉一陶然”。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流连于此,写下了诸如:“烟藏古寺无人到,榻倚深堂有月来”或是:“慧眼光中,开半亩红莲碧沼,烟花象外,坐一堂白月清风”这样的佳句。
坐在亭边,极目远望,人们忙着晨练、舞蹈。有人咿咿呀呀地唱着京戏,兴起处还来几下水袖。一位老奶奶带着吃食,来喂几只可爱的流浪猫。人们在平凡的日子里,享受着美丽的生活。
陶然亭之冬,让人一醉一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