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生参观老龙村三农博物馆

城南坡社区康养医疗服务中心家庭医生上门为社区老人提供义诊服务

二江寺社区志愿者关爱困难家庭
2019年以来,成都天府新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试点先行,着眼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因地制宜地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建设工作,稳步推进阵地建设全域覆盖。在调动各方力量、整合各种资源、创新方式方法的基础上,成都天府新区规范化推进、特色化试点、多元化保障,有效地打通了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为加快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先行区提供了强大的思想保障和丰润的道德滋养。
截至目前,成都天府新区已建成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8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12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62个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47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点、4个新时代文明实践公园、1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以及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长廊。
多元宣讲传播文明之声
“大家现在所看到的,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生活中常见的场景,在这里我们主要展现的是‘三转一响’四大件,即缝纫机、手表、自行车以及收音机。”煎茶街道老龙村“新时代文明实践·乡村振兴主题公园”内有一座三农博物馆,平日里经常有村民或参访研学人员来这里听讲解员声情并茂地介绍馆藏的老物件。
老龙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工作人员魏敏介绍,于2019年11月13日正式开馆的三农博物馆占地480平方米,展厅总面积达1460平方米,共计展陈文史资料、照片文物、传统农具等各类藏品300件。“自开馆以来,三农博物馆除服务本地群众外,还长期接待外来参访研学人员,让大家在怀旧场景中忆乡愁,感受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三农博物馆还与不同年代的主题馆、天府新区乡村振兴学院梨花微党校等组成了实践基地——“新时代文明实践·乡村振兴主题公园”。
“目前,老龙村的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呈‘1+1+N’的格局,即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和N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点。依托这些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我们围绕乡村振兴开展了乡愁博物馆宣讲培育、梨花微党课、保育员培训、小青龙成长课及纠纷调解训练营等一系列传播新思想、培育时代新人的教育宣讲服务。”魏敏告诉记者,对新理念、新政策、新变化等群众关心的热点,实践阵地都会及时开展宣讲,开讲的既有老龙村的“土专家”“田秀才”,也有外引的专家教授,常态化、多元化的课程让新时代文明实践“飞入寻常百姓家”。
除了老龙村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乡村振兴主题公园”之外,成都天府新区还结合公园城市展示厅、天府华阳博物馆等宣讲场地,组建了1+9+N天府新区公园城市宣讲队,围绕公园城市的特点,采取基层宣讲与社会宣传、文艺宣传、网络宣传相结合的工作方法,举办“天府大讲堂”,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蒲公英·宣讲队”进街道、进机关、进社区、进校园、进农村、进企业、进产业功能区等多元化的宣讲活动,用乡音传递党音、以小我带动大众,让新思想“飞入寻常百姓家”。
便民服务延伸实践阵地
“曾大爷,您的血压有点高,平时要多注意饮食和休息。”10月23日,万安街道城南坡社区康养医疗服务中心站长赵青与家庭医生林海来到了城北小区居民曾云龙家。87岁的曾云龙患有高血压等常见慢性病,因此社区康养医疗服务中心的家庭医生每隔一段时间便会上门为其提供体检、义诊等服务。
城南坡社区临时党委书记兼社区主任、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站长吴大燚介绍,城南坡社区是一个典型的农民集中安置小区,60岁以上的老人有1300余名。为保障社区老年群体的身体健康,城南坡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挂牌以来积极引进专业医康社会组织,打造社区康养医疗服务中心、日照中心和照护中心,以“公益+商业”的新模式来管理运营,并通过“睦邻康养”项目与居民建立联系,尤其是针对患有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的老人组建了专业的家庭医生团队,为其提供24小时上门服务,让老人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便捷的医疗卫生服务。
除了“睦邻康养”项目外,城南坡社区还整合现有场所和资源平台,做实睦邻教育、睦邻文化、睦邻创业、睦邻关爱等服务,积极打造“15分钟”便民服务圈,进一步打造出社区文明实践“睦邻”品牌。
城南坡社区文明实践“睦邻”品牌,正是成都天府新区因地制宜、整合存量,推进实践点、基地联动建设,连片打造、集群发展,鼓励“一点一主题”特殊化、差异化打造的一个缩影。截至目前,成都天府新区已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兴隆湖(中心、基地、点)连点成环、煎茶街道“三花一彩”(多站、基地、点)连片打造、正兴街道官塘村家风文化传承、华阳街道麓湖公园社区发展治理表达等主题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
“六单”模式对接群众需求
在华阳街道二江寺社区,一提起“二江百事通”,群众必会点赞。该微信公众号在为社区提供政策线上宣传的同时,还作为社区“六单”工作系统为居民提供帮助,切实帮助居民解决问题。
“女儿在上学途中被一从天而降的芒果砸中,所幸是水果,女儿并无大碍,但试想如果是硬物掉下来,会造成什么后果?”家住华阳街道二江寺社区二江花园的一位居民向“二江百事通”平台发来一条信息,希望通过平台传播让大家引以为戒。
“二江百事通”在平台上对这一内容进行发布后,引起了社区居民的广泛讨论,社区普法先锋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李霞建议,可以针对高空抛物问题开展一场法律讲堂,提升居民的法律意识和文明意识。
二江寺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具体负责人万朝阳介绍,“二江百事通”是一个由社区指派专人运营的微信公众号,覆盖辖区近2万名用户。“居民只需将自己的需求发送到‘二江百事通’微信公众号,就会有专人对需求进行打包并在平台进行发布,社区的志愿服务队成员负责承接任务,任务完成后志愿者可获得相应的积分券,凭积分券可到社区兑换商品兑换券,然后就可以到商家兑换物品了。”万朝阳告诉记者,这套激励保障措施活化了社区资源,目前社区已孵化了9支专业的志愿服务队伍,逐渐形成了“家住二江寺,就当志愿者”的新风气。
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2016年以来,成都天府新区依托成都市志愿服务数据化平台,定制开发集信息发布、需求对接、数据采集、宣传报道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新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智能化互动式宣传展示平台(指挥大屏宣传展示平台、触摸屏互动式宣传展示平台),实现“六单”(群众点单,平台统单、制单、派单,志愿者接单,群众评单)工作方式,全力解决群众需求。如今,已形成以1支志愿服务总队为统揽、10支专业性志愿服务支队为支撑、9支街道综合性志愿服务支队为骨干、119个村(社区)志愿服务队为依托,N个村(社区)志愿服务小分队为触角的志愿服务队伍体系。志愿者们围绕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社区治理、扶老救孤、应急救援等重点领域和老年人、留守儿童、残疾人、贫困户等重点群体,持续广泛地开展志愿服务,在让新时代文明实践“活”起来的同时,也让群众感受到了爱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