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师的天职,批改学生作业更是其份内职责,但曾几何时,这一教师职责却被或多或少地转移给了家长。前段时间,一家长因不满批改作业而愤然退群,引发家长共鸣和舆论热议。纵观辽宁“作业管理‘十要求’”,不仅明令教师必须“亲自批改作业”、严禁家长学生代劳,且对违令者祭出了处罚举措,这不失为对教师职责的归位。
教师向学生布置家庭作业,目的是要通过其独立完成作业的过程,评估教师课堂教学的效果,检查学生是否掌握了已学内容。由老师亲力亲为地认真批改学生作业,当属“有布置有检查”的职责落实,既能体现教师忠诚教育、热爱学生、爱岗敬业的职业操守,也着实有利于教师丰富实践经验、补齐教学短板,其积极意义不可小觑。
人常说“教学相长”。“教”与“学”不只是单向灌输的“授之以鱼”,更应该是双方互动的“授之以渔”,是师生沟通、彼此呼应、相互提升、自我完善的教育过程。教师在课堂上教的知识,学生未必完全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检验手段无外课堂提问和批改作业的两种方式,由教师批改学生独立完成的作业,不仅可以从中发现学生在知识的理解、记忆、掌握和运用等方面的问题,以便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还能够客观地审视课堂教学情况,以便积累经验和发现短板。而把批改作业的任务“批发”给家长,且不说家长是否有时间、精力和能力去批改孩子作业,即便可以批改,如果老师得到的是经过家长“指导”后的“完美”作业,又如何从中发现问题呢?完成作业不能只重结果,更应当关注过程。缺乏对“一线”作业的批改,老师如何能详细地了解学生做错作业的原因?又如何探索合理、适量和科学地布置作业、有效减轻学生负担的教学实践?这是不利于孩子学习进步的。因此,让家长批改作业不只关乎教育“懒政”,更难脱“误人子弟”之虞。而且,教师职责归位有利于家长“减负”,这样家长才能够集中精力多在教育孩子端正态度、培育品格、注重健身、养成良习上下工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