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宣汉县东乡镇百节溪小学 向红琼

    一堂课只有40分钟左右的时间,学生在这短暂的时间内学到的知识是有限的。学生要想学好一门课,主要还靠自主学习。这就要求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教会学生自主去学习基础知识,成为课堂的主体。那么,如何让学生真正的成为课堂的主体呢?下面来谈谈我的浅见。

    激发学习和交流的兴趣

    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浓厚的读书氛围可以使想读书的学生心理得以满足,没有兴趣的学生受到积极的感染和熏陶。为此,我在教室设置了读书角,放了图书和报纸。规定每周固定的读书时间,并要求学生摘抄、写读书笔记等。可以定期开展读书交流、竞赛,激发学生读书的乐趣。

    创造发言机会,引导主动参与。现在,学生获得信息的渠道是多元化的,甚至有时学生获得的信息比教师还要快、还要多。所以,让学生更主动参与教育的全过程会增加课堂的信息量,提高教学效率。比如,培养说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就必须加强学生说的训练,给予学生说的机会。儿童对世界充满了新鲜感、好奇心,教师要根据年龄特点,尽可能运用生动的、形象的材料进行教学,让学生的眼睛亮起来、嘴巴说起来,激起参与学习的欲望。教师在备课时应注重研究学生的学法,有与之相适应的学法指导,使学生掌握这种方法,然后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推进。

    用好各种载体多加训练

    进行模仿训练。语言的理解、积累是运用的基础,运用是内化的继续,教师要善于抓住教材中蕴含的语言规律,设计迁移训练,让学生练说、练写,逐步熟练掌握,最终成为学生得心应手的语言能力。比如,《我爱花城》一课,我让学生读最后一节然后进行小组讨论——你读懂了什么,有何感受?学了课文后请同学们模仿课文中的各种花的写作方法向同学介绍一种你喜欢的花,课后写下来。课堂上,学生畅所欲言。这样学习课文的写法,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迁移和创造的机会,提高了学生说话能力。通过练说、练写,学生逐步熟练掌握技能,最终成为得心应手的语言能力。

    运用课文中精妙的词语、句子、片段进行说的训练。在教《拾贝壳》一课,为了让学生对贝壳有感性认识,我拿出一袋事先准备好的贝壳,要求学生各选一个贝壳。我启发学生通过看、摸、敲、听手中的贝壳,抓住各自特点展开合理的想象。启发时让学生用上“真讨人喜欢”“真逗人发笑”“多美丽”“真好玩”等词句,把各个贝壳的特点讲出来。并以小组形式,让学生边玩贝壳边相互介绍。这样,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取贝壳看看、玩玩、说说,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学生就会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运用课文中精美的插图进行说的训练。低年级的语文教材,大多配了一些直观形象、色彩鲜明、学生喜爱的图画。可以让学生说说图上画了什么,学生就能更好参与其中,有话可说。

    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评价学生答问时要以正面的引导和激励为主,不能简单地以对或错来判断,应重视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只要有益于发展创新能力就应该受到赞赏。一个亲切的微笑,一句“你再想想”,就能激发学生继续探索的信心。在宽松又活泼的教学氛围中,相信会有更多的学生会愿意成为课堂的主体。

    课内外相结合

    引导学生主动进行课外阅读,为课堂主体奠定基础。可先引导、提醒学生“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中有宝藏,引导学生想看书;其次强调“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多了,模仿、转化、借用、引申皆可为之;再教育学生要懂得“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多,见识广,想法多,思维快,写作能力随之而增强;最后还要告诫学生“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读书一定要下苦功夫,持之以恒。

    抽查统计,树立榜样。教师可以一周统计一次学生课外阅读文章的方式,在班级公布阅读数量,抽查阅读实效,表扬阅读多而有实效的同学,激发学生你追我赶的兴趣。

 

当前:3版(2020年11月26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