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种梦想
钟燕

    女儿上中班后,突然对修理玩具特别着迷,说是修理,其实称之为拆解更为恰当。每当她拿到一件新玩具时,总是先研究怎样将它拆开,她饶有兴致地将玩具上的螺丝拧开,捣鼓内部结构,至于能不能重新装好就是另一回事了。

    这样的手工活儿可以让女儿一坐就是半天,本着自由发展的教育理念,我也就任其折腾,还打趣她是个小小修理工。本以为女儿也就三分钟热度,可没想到她对这事儿较起了真。

    在一次亲子游活动中,老师问起小朋友们长大以后想做什么,小朋友们大都回答想当科学家、画家、医生等,轮到女儿时,她一脸稚气地说:“长大后我想当修理工。”她的答案立刻引发了现场众人的笑声。

    回家的路上,女儿赌气地说:“妈妈,他们为什么都要笑我?我再也不要当修理工了!”

    我能理解,童言天真,女儿的答案混淆了爱好与梦想,因而逗乐了大家。在成人的眼里,梦想理应高于现实生活,甚至是需要带有一些崇高感的,而太过平凡的职业似乎与梦想格格不入,更何况在许多人的思维定式里,修理工也更适合男孩子。

    从女儿的语气中,我能感受到那些笑声让她产生了困惑,这让我意识到,成人不经意间的态度和话语都可能给孩子造成影响,作为家长,应给予孩子足够的爱与支持,在孩子的心田种下梦想的种子。

    等女儿情绪稳定后,我问她:“你知道电灯是谁发明的吗?”“爱迪生?”这可能是女儿知道的唯一一个发明家。“对也不对,因为爱迪生并不是发明电灯,而是改进了电灯,让更多人用上了电灯。据说,他一生有一千多项发明专利呢!”我说道。

    “哇!太厉害了!”一有故事听,女儿的好奇心就来了,“那爱迪生也喜欢修理东西吗?”

    “是啊,不止是修理东西,他还不断地实验、改造,让东西变得更好用!可你知道吗,仅仅灯丝材料的实验他就失败了1000多次。”听到这里,女儿睁大了眼睛。“而且,爱迪生的失败一度还遭到了嘲讽,但他还是坚持了下来。如果他试到一半就放弃了,那他还能成功吗?”“不能!”女儿回答得很干脆。

    “所以,实现梦想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我们如果想要实现它,就要不断地努力,不能太在乎别人的看法,更不能害怕失败!就比如你摔倒了,有人看笑话,你难道因为心里不好受,就一直躺着不爬起来吗?”我顺便来了个激将法。

    “我当然要爬起来!”女儿当即来了精神,“我以后也要成为爱迪生那样的发明家,不怕困难,创造出很多好东西来!”不久后,女儿由于出色的动手能力被选上了班级手工组的管理员,我与女儿关于梦想的话题也暂时告一段落,但她迈向梦想的脚步还在继续。

    不管女儿长大后是否还会记得自己曾经的梦想,以及我们关于梦想的对话,但我相信,那颗梦想的种子已经深深地种在了她的心里。

当前:8版(2020年11月26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