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梦纯真
于炳绅

    童年时代,本就是一个充满梦想的阶段。无忧无虑、无拘无束又充满好奇的孩子们可以尽情放飞思维的翅膀,触碰天真的梦想。

    我认为,孩子的梦想往往不掺任何杂念,看似天马行空,实则纯粹,有时还充满了好奇和自信,而谁又能断定孩子那看似不切实际的梦想,最终就不能实现呢?即便梦想与实际存在落差,但因梦想而迸发的动力,也可能为孩子打开更加广阔的人生前景。

    表侄曾很长一段时间跟我住在一起,他自幼就有一个梦想——将来要当一名懂天文、识地理,专门研究自然界各种未知现象的科学家。为此,他平时就特别喜欢阅读科普书籍或收听收看科学探索类节目,并留意身边一些奇特的自然现象,对各种神话传说也兴趣浓厚,如盘古开天地、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夸父追日等神话传说他都如数家珍。

    看到表侄有这样的梦想,我打心眼儿里感到难得。为了鼓励他,我经常以虚心且好奇的态度,倾听他对自然现象和科学事件的描述与分析。我知道,虽说谁也不敢打包票,表侄将来一定能成为科学家,而他用稚嫩的语言所讲述的理论也未必都具备学术含量,但他所阐述的道理、论证的思路甚至丰富的论据,都是经过认真思考和搜集得来的,因此他为梦想所付出的努力仍然很有价值。至少,这对于他养成勤学好问、善于观察、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是很有好处的。除此之外,表侄的梦想,还让他涉猎了许多自然科学和人文领域的课外知识,日益丰富的知识储备和随时探讨“课题”的热情,让他受到了许多同龄人的欢迎,成了小伙伴们公认的“十万个为什么”。

    当然,我也明白,表侄要实现探索未知的科学家梦想,除了热情和持久的付出,还需要理性严谨的态度、具体务实的实践,他必须在长期的学习中磨炼智慧和意志,甚至要经历漫长的煎熬和等待,这些都远没有梦想那般轻松美好。但即便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们的梦想发生了变化,甚至被遗忘在时光的河流之中,但至少,梦想永远是孩子童年的一抹缤纷色彩、一份珍贵记忆。何况,现实生活中也有不少成功者,其动力或思想基础恰恰就来自于儿时的梦想,从而开拓出新的领域或成就一番创举。

    童梦纯真。对于孩子的梦想,无论是理性的还是荒诞的,做家长的都不应轻易地评论和干涉,更不能泼冷水,以致过早打压了孩子的积极性,而应给予必要的鼓励、提示和引导,只要孩子不出格、不受伤,让他以自己的方式去追求梦想,又有何不可呢?

当前:8版(2020年11月26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