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写好杂文?这是我们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干中学,学中干,才能解决的问题。谈及杂文写作,我只强调一点,那就是:杂文贵“我”。
杂文是机智的文学,更是真性情的识见文学。杂文与“我”密不可分。“我”的底气越足,个性、文采和劲道越能得以彰显,文章有了品相和嚼头,可读性才能真正地落实到读者的心里。
杂文贵“我”,贵就贵在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心得,自己的识见。胆识胆识,最后得靠“识”来垫底和支撑。总坐“转运站”,甘当“二传手”,到头来只是个思想上的“二道贩子”。写杂文,呈灼见,起码得有一些干货,要有撞击心灵的思想火花,要有不同于别人的思考和追问,一言以蔽之,得有一点儿自己的“知识产权”。嚼别人的馍没味道,从头到尾见不到那个“我”字,文笔再妙,也难写出鲜活的杂文来。写杂文,思想第一,识见第一。吞吞吐吐,藏着掖着,不要写杂文;王顾左右而言他,言不及义,不要写杂文;随风移影,人云亦云,更不要沾杂文。写杂文,最好能如梁衡所言:再广再杂,终有一收,全收入思想的炉火之中,精心冶炼。射一束亮光,照射常人不注意的窄缝、暗角;挥一把利剑,挑开面纱、遮布。揽千杂于纸上,凝一思于笔端,洞若观火,振聋发聩。
“文章最忌随人后”。写杂文若没有自己的“技术含量”,很难走出“随人后”的俗套。引人的妙思、新颖的角度、独特的表述、鲜活的语言、灵动的文采、智慧的点化……“我”的风韵让人爽目,“我”的神采让人折服。杂文是最能彰显和反映个性的一种文学样式,“我”字即风格——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无“我”,便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杂文。杂文贵“我”,这“我”既是骨气的我,锐气的我,更是坦诚的我,自省的我。
杂文是什么?它是勇者的呐喊,它是良知的思辨,它是厉色的棒喝,它是善意的规劝。杂抒于笺,它是真切、现实、机智的表达;言之于众,它是平实、理性、多彩的呈现。杂文不是诵诗,也不是礼赞;不是朝茶晚酒的玄谈,更不是午休夜娱的花边。杂文最喜肺腑言,善把是非断。有骨有节,有义有胆,杂文常与民生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