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佰》海报

《我和我的家乡》海报

叶嘉莹和《掬水月在手》导演陈传兴

《金刚川》海报

《紧急救援》海报
编者按
国家电影局1月1日发布数据,2020年,中国电影总票房达204.17亿元。其中,国产电影票房为170.93亿元,占总票房的83.72%,全年票房前10名影片均为国产影片。同时,内地电影院的总票房也首次超越北美成为了全球票房最高市场,《八佰》登顶年度全球票房冠军……多项数字登顶“世界之巅”。本期,我们将目光投注于2020年中国电影,看看在刚刚过去的一年里,发生了什么惊心动魄的故事——
至暗与高光“讲故事的人”的史诗级故事
2020年对于中国和中国电影而言,都是极不平凡的一年。新冠肺炎疫情导致影院停工半年之久,是电影行业新世纪以来遇到的最大困扰和压力。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效后,在主管部门的统筹安排下,电影院开始分阶段逐步开放。在2020年的下半场,中国电影抓住有利时机果断发力,重量级和主旋律作品不断形成观影热潮,在这特殊的半年时光中创造了新的历史。
那些时时刻刻
截至2020年12月31日,中国电影票房达204.17亿元。同往年相比,降幅巨大——相比2018年下降66.5%,相比2019年下降68.2%,中国电影总票房倒退到七八年前的水平。但,国产电影票房占总票房的83.72%,三、四线城市观影需求增长显著,我国全年电影票房超越北美登顶世界第一,都可以看出中国电影市场蕴藏着巨大活力,有着强大韧性。
梳理这一年的时间点,可以更真实地看出,在非常时期取得这个成绩,有多么不容易。
1月23日,受新冠疫情影响,《唐人街探案3》等七部春节档大片全部撤档,本是全年最火爆的春节档,瞬间坠入冰点。从此时开始,内地院线被按下暂停键,停止营业近半年,剧组停工、交易停止,制作、发行、放映、配套服务等产业链各环节均受影响。近半年的真空期,这在中国商业电影史上是第一次。
面对史无前例的困境,政府部门率先行动,形成推动电影行业尽快重启的强大动力。5月,财政部、国家电影局等部门发布电影行业税费支持政策,对受疫情影响严重的电影企业、影院或影视基地进行补贴和支持。同时,行业组织纷纷呼吁物业为影院减免租金、物业费等费用,指导影院做好设备维护保养;影视拍摄基地对剧组免除场地费用、向群众演员提供补贴;不少企业和从业者利用休整期修炼“内功”……
随着疫情防控向好态势进一步巩固,根据国家电影局要求,7月20日起,关闭约半年的影院陆续开门迎客。《第一次的离别》是影院复工后首部上映的故事片,片名仿佛成为观众跟电影院半年“离别”的隐喻。
8月27日,在复映后的首部大片《八佰》的强力助推下,全国票房突破50亿元大关。
9月25日起,影院每场上座率限制提高到不超过75%,影院逐渐恢复元气。
国庆档,在《我和我的家乡》《夺冠》《姜子牙》等大片的集体拉动下票房井喷。10月3日,全国票房达到了第一个百亿。单日票房最高的一天,是拿下7.44亿元票房的国庆日。10月15日,2020年中国内地票房累计129.5亿元。正式超越北美同期成绩,历史上首次成为全球票房第一的电影市场。
年末,贺岁档《紧急救援》《拆弹专家2》《送你一朵小红花》《温暖的抱抱》等陆续上映,持续拉动电影票房上升。12月30日全年票房终于突破200亿元。截至12月31日,中国电影总票房达204.17亿元。
票房能超过北美,主要是由于疫情的影响。但经历这次洗牌,得益于中国在疫情防控上的出色表现,中国电影产业恢复得更快,并在全球一枝独秀,也是不争的事实。据国家电影局统计,2020年,城市院线观影人次5.48亿;全年共生产电影故事片531部,影片总产量为650部(比上年减少近400部)。
根据全球知名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商数据统计,在12月上旬,中国内地活跃影院数达到了去年同期的93%,位列全球最高,远超北美影院活跃数38%。在全世界都历经磨难的2020年,中国电影展现出了顽强的生命力。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中国电影市场在全球各大电影市场中率先复苏、持续回暖,主要产业指标名列前茅。”国家电影局有关负责人说,“2020年电影发展成绩来之不易,充分彰显了中国电影的制度优势、综合实力和发展韧性。”
“头部效应”更加凸显
2020年内地电影前10名票房的总和,超过了全年总票房的六成,“头部效应”更加凸显。受各种客观条件的限制,人们走进影院的机会变得更为珍贵,自然要把电影票留给足够优秀的电影。8月21日内地公映的《八佰》的票房成绩,可以说是一骑绝尘,就是最好的例子。《八佰》,也是2020年内地唯一一部票房突破30亿元的电影。
2020年内地票房前五名的影片依次为:《八佰》(31.09亿元)、《我和我的家乡》(28.29亿元)、《姜子牙》(16亿元)、《金刚川》(11.2亿元)、《夺冠》(8.36亿元)。
“2020年,广大电影工作者团结拼搏,砥砺前行,创作推出了一批优秀国产影片。全年票房前10名影片均为国产影片。”国家电影局有关负责人说。
此外,2020年全球电影票房榜前十的影片中,华语电影占据4个席位。其中,《八佰》登顶年度全球票房冠军,它不仅成为内地影院“救市”之作,还成为了全球的票房冠军,这是国产电影首次取得这一殊荣。
近几年,国产片越战越勇,也越来越受到中国观众的喜爱。据统计,2020年共有22部好莱坞分账片公映,但累计票房不足总票房的20%,且所有进口片的内地票房,都没过5亿元。自2003年电影全面产业化改革以来,虽然国产影片的市场份额不断提升,但占据票房前10名还是首次。
而中国观众的电影消费也更为理性,不再一味“仰视”好莱坞,对好的国产片也表现出更多的肯定。
中国价值传达更加有力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家就在岸上住……”当电影《我和我的家乡》再度在影院唱响歌曲《我的祖国》,“家国情怀”成为2020年中国电影最鲜亮的底色。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纵观2020年中国电影,聚焦不同领域、不同行业的奋进者,实现了时代性、思想性、共情性的高度结合,以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
描写了伟大的民族精神。《金刚川》通过敌我双方的不同视角,描写了志愿军面对美军的轮番轰炸,宁愿自我牺牲也要确保主力部队按时到达作战位置的不屈战斗意志,高扬了不怕强敌、奋勇向前的伟大抗美援朝精神。《夺冠》探索以真人原型为基础的体育电影创作思路,通过三代中国女排为了国家荣誉而奋斗的故事,书写了“女排精神”在不同时期的传承与发展,引发观众强烈共鸣。
展现了全面脱贫和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成就。集结9位导演、近百名演员的《我和我的家乡》,延续《我和我的祖国》成功经验,从细微处切入,采用拼盘式叙事模式,5个故事聚焦医疗、扶贫、教育、环保、旅游等方面,通过喜剧的样态,以幽默的方式全方位多维度地展现了在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巨大变化,以及普通百姓在这一历史进程中的主体地位,在给观众带来了欢乐和感动的同时,引发大家思考。《一点就到家》则讲述新生代农民利用现代网络打通产销两端脱贫致富的故事。两部电影分别获得28亿元和3亿元的票房佳绩,彰显了新主流电影的强大吸引力。
彰显了中国电影工业体系化生产能力的进一步提升。灾难动作片《紧急救援》在制作上要面对天上、地下、海里、火中等救援场景的考验。该片没有像同类题材电影一样完全依赖后期特效支持,而是采取实景拍摄和特效技术结合的方式,创造出逼真又具有情感冲击力的奇观化影像。还有动画电影《姜子牙》在将历史人物的故事进行创造性改编的同时,将工业化生产能力与民族美学追求相结合,形成了极富中国审美特色的动画影像建构。这些都是中国电影工业体系化生产能力提质升级的重要标志。
展现了多题材多类型协同发展的趋势。纪录电影《掬水月在手》既是对叶嘉莹个人诗词人生的讲述,也显示出华夏民族独有的诗词情怀。还有犯罪片《除暴》,奇幻片《赤狐书生》,青春片《热血合唱团》,文艺片《一秒钟》等也在各自的类型题材领域有所拓展。
少数民族题材电影成为另一抹亮色。王丽娜导演的《第一次的离别》、拉华加导演的《旺扎的雨靴》等影片记录下一幅幅富有特色的民族风景画。
2020年,中国电影深入关注历史与现实,通过对民族精神的艺术化展现,为观众提供精神动力,也提振了电影人和电影市场的士气与信心。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表示,2020年的中国电影以“家国情怀”为基础,打造出一种“共同体”的美学,在观众心中也形成了更广泛的共情、共鸣、共振。
(本版编辑综合)

《夺冠》(原名《中国女排》)海报

《旺扎的雨靴》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