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文化强国,广大电影人肩负使命。因为电影不仅体现了当代文化创造的综合实力,技术与制作工业的最高水平,同时是塑造与传播国家精神的重要方式。近年,我们向着电影强国的目标迈进,取得了许多成绩,但要成为电影强国,至少要抓住两条:一是创作有影响力的电影作品;二是建设有实力的电影企业。
优秀电影是电影强国最关键的力量。缺少有影响力的国产电影作品,就谈不上中国电影的强国地位;即使有市场有观众,也可能成为其他电影的集散地。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实施文艺作品质量提升工程,加强现实题材创作生产,不断推出反映时代新气象、讴歌人民新创造的文艺精品。反映新气象、讴歌新创造,可以理解为,倡导电影创作聚焦现实社会的变革。
中国电影的现实主义基于传统,又影响现实。这几年中国电影最重要的收获,也是出现了一批充满现实主义精神的成功之作。现实主义不仅是题材规定,更是一种创作精神。所以,我们不仅需要敏感于现实生活,也要更加敏锐于社会变革。某种程度上,敏锐比敏感更重要,因为它不仅需要表现现实生活,更要揭示生活的本质。
要拍出好电影,我们还需要在人物形象塑造上下功夫,尤其是要在“新人形象”上下功夫。人物塑造也是电影成功的标志之一,我们同样需要花力气塑造好这个时代所特有的,或者说,具备这个时代鲜明特征的新型人物。创作可以有范本,但应该拒绝摹本。我们应该努力创作一批更具有时代意义与典型价值的“新人”形象。让“新人”形象站在银幕的最中间。
建设电影强国,还要率先建设好一批强大的电影企业。建设强大的电影企业,在战略上极其重要。在改革开放背景下,中国率先崛起一批代表性的电影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电影企业,才能担当电影强国的中流砥柱。事实证明:好的电影企业是优质资源的集聚地,是优秀影片的策源地,是防御风险的防洪堤,也是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主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