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坚守“创建为民,创建靠民,创建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理念,广东江门通过提升政府服务水平与效能、实施城市品质提升工程、提升市民素质、擦亮“爱心之城”品牌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城市文明创建有机结合,让群众成为创建的参与者、受益者,见证创建的成果,真正实现“创建让人民生活更美好”。
接下来,江门还将抓好实施各项民生实事,持续巩固和提升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取得的成果,并建立长效机制确保落实,努力提升百姓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便民小窗口提供“大服务”
一座城市的服务窗口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也最能反映城市的文明程度。“窗口”更是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前沿阵地。
窗口提高文明“热度”——随处可见的公益广告宣传标语,营造了浓厚的文明创建宣传氛围。
窗口增添文明“亮度”——在一线办事窗口用先锋岗、模范岗带动群众岗,把履职践诺放到明处、落到实处。
窗口提升文明“温度”——江门市行政服务中心实行微笑服务、热情服务、诚信服务机制,给办事群众提供快捷、方便的优质办事体验。同时组建义工服务队伍,指引、协助办事群众办理各项业务,每月上门服务,着力打造“代办服务、上门服务、预约服务、延迟服务”的一流义工服务队伍。
窗口提升文明的“深度“——在江门各个银行,“政银通办”正被打造成为市民身边的政务服务大厅。目前,江门已在数百个银行网点开设“政银通办”服务专区,让更多市民享受到更便捷的政务服务。
随着政务服务便利化水平不断跃升,移动端便民服务窗口也在不断增加。江门市依托“粤系列”和“江门易办事”APP等移动服务平台,推动政务服务“指尖办、随时办”。
为民办实事解决“老大难”
2020年以来,江门不断深化文明城市创建,举全市之力,集全民之智,突出抓好软硬环境的完善和提升,城市功能不断完善。
农贸市场颜值上升——一大批位于旧城区的农贸市场告别“脏乱差”,天天市集、汲芳农贸市场、江南农贸市场、古冈市场、大鳌中心市场里灯光明亮、环境整洁,经营户诚信经营。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江门不断推进市政基础设施升级完善,通过平整道路、完善消防设施和无障碍设施等一系列措施,着力美化城市环境,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目前,蓬江、江海、新会三区累计清除卫生死角1.79万处,修复道路坑洼13494处、其它公共设施4748宗,粉刷楼道8700多条。
机关拆墙车位共享——江门一直推进停车位规划与停车秩序管理工作,充分挖潜,有效增加停车泊位,确保“应划尽划”。目前,江门三区共新增停车位超25万个;约谈整改开发商,新增供应车位17286个;改造国有闲置土地、老旧小区的废旧花基,新增车位6000个;已有16个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停车场的2241个停车位对市民开放,新增9个共享停车场。
文明小细节温暖“全城人”
人人的小文明,成就城市的大文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以来,江门通过广泛宣传与活动开展,不断提升市民素质,“人人奉献、人人友善”的氛围愈发浓厚。
道德模范成为引领主流价值的鲜明旗帜——小汽车失控坠落桥底燃起大火,司机被困车内。危急时刻,“蓬江好人”容金海冲进现场,救出司机。
人人奉献,让文明的力量在社会传递,文明家风吹进基层社区——江门市农林小学师生走进社区,宣讲文明家风,传承和弘扬传统美德,助力社区形成家风美、民风淳、社风好的良好局面。
人人参与,“爱心之城”建设有了更广泛的助力——江门市民对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知晓率、支持率、参与度显著提高。江门市、区两级7万多名党员干部,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主题,走出机关,走进社区,走访入户;超52万名注册志愿者遍布城区的各个角落……
一个个小细节,折射出江门市民素质的不断提高,文明之花绽放在这座城市的每一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