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风易俗需要深耕文明实践
久泰平

 

    2月5日至3月15日,吉林省文明办组织全省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在全省农村开展以“推动移风易俗助力疫情防控”为主题的“文明实践月”活动,以文明新风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吉林日报》)

    推进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要求,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吉林省抓住有利时机,在农村开展以“推动移风易俗助力疫情防控”为主题的“文明实践月”活动,以文明新风助力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使移风易俗的主题更突出、行动更具象,不仅弘扬了新时代文明新风,也激发了文明实践活动的活力与魅力。这一举措再次表明,移风易俗需要深耕文明实践。

    推进移风易俗重在找准“切口”。倡导移风易俗的关键是如何把人人明白的道理转化为每个人的实际行动,并逐渐形成自觉、养成习惯。近年来的文明实践表明,推进移风易俗要在“事儿上见”,把功夫下在日常生活中。这其中的关键是抓住时机,通过主题活动自然地切入。疫情防控背景下,既要落实消杀、防疫措施,也需要借此机会引导人们改变生活陋习,培育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这就是最现实最生动的移风易俗。

    推进移风易俗需强化志愿服务。志愿服务是新时代文明实践的重要载体,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随着社会发展,志愿服务被赋予了更多新的内涵,只有积极回应社会需求,让志愿服务更精准,才能彰显志愿服务的强大生命力。移风易俗志愿服务的出现,将志愿服务提高到一个更高的层次。今年春节前,吉林省就把组织开展志愿服务与疫情防控、生产生活结合起来,将移风易俗与志愿精神有机结合,展现了志愿者良好的精神风貌。

    深耕文明实践需要找准发力点。移风易俗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加速器,推进移风易俗要深耕文明实践,通过切合实际的谋划设计主题活动,吸引更多群众参与进来,着力宣传群众最喜欢的内容,提供群众最需要的服务,解决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在服务中心、服务重点上看得准、贴得紧、干得实,真正把文明实践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不断提高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吉林省文明办组织写好一封信、算好一笔账、讲好一组故事、树好一批典型、做好一次承诺、出台一项制度的“六个一”活动,有力提升了全市群众的喜悦感、幸福感和获得感。

    要深入总结移风易俗文明实践的好经验好做法,加足马力,乘胜前进,以此促进乡风文明蔚然成风,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当前:3版(2021年03月08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