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妨把课后延时服务当成“素质教育课”
贺成

 

    前段时间,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问卷网对1605名中小学生家长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92.9%的受访家长期待落实好学生课后服务。72.7%的受访家长希望可以在课后延时安排课业辅导和答疑。对于课后延时服务,受访家长比较关注的问题是:孩子人身安全能否保证(62.0%)、内容安排是否充实(60.6%)和时间能否高效利用(57.3%)。

    对于很多双职工家庭来说,如何接送孩子以及安排放学后的时间是个难题。如今,就要实现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全覆盖了,但笔者还是想说,不妨把课后延时服务当成“素质教育课”。

    其实,当“三点半”难题被社会广泛关注后,一些地区的学校已经推行了课后延时服务。然而,要让课后延时服务从“临时动作”“自由动作”,转变为“常规动作”“统一动作”,必然要解决学校实际面临的人力、财力、物力等现实问题。

    具体说,在学生课后这段在校时间,应该重视教师的安排,给予和正常课程安排对等的酬劳,同时根据学生人数,适当增加人员。要组织好课后延时,科学地增加学校人员编制和合理地处理经费问题,解决好现在家长面临的教育负担问题。

    至此,也就意味着,课后延时服务必然有所付出,有所要求、有所回报,也是顺理成章的事,至少不能简单地停留在解决家长接送孩子时间冲突的层面。

    笔者建议把课后延时服务当成“素质教育课”的理由还在于,素质教育是顺应时代潮流的大趋势,但在推行过程中在效果上存在折扣,比如课业还很繁重,以及一些支撑素质教育的制度设计、考核指标还不够具体科学,使素质教育还存在这样那样的短板。

    要想把课后延时服务真正当成“素质教育课”,可以组织更多的文体活动、科学探究、自主学习及社区服务或体验活动,乃至一些户外活动。这些,不仅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还补齐了素质教育的一些短板,何乐而不为呢?

当前:8版(2021年05月26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