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携手,让书香伴随成长
朱波

 

    近日,教育部印发《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明确了中小学校课外读物推荐的方向和标准,并划定了“12条红线”,严把课外读物进校园的入口关,这对提升少年儿童课外阅读质量无疑是一计良策。

    伴随着“不得在校园内通过举办讲座、培训等活动销售课外读物;学校要明确受捐赠课外读物来源,由学校或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审核把关……”等要求的提出,在推荐课外读物进校园过程中,学校的主体责任越发明确。相信各地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也会围绕课外读物进校园采取相应措施,将管理要求落实落细落地。

    阅读要从娃娃抓起,读物的选择关乎孩子的成长,为孩子选好书不止是学校的工作,也是家长的责任。所以,把好课外读物关口,必须家校联动,协同解决好课外读物的选择,防止鱼目混珠的不良读物流入学生手中。

    在实际生活中,一些家长在指导孩子阅读时存在误区,比如只是把钱交给孩子去自行购买课外读物,却没有帮孩子做好第一道筛选工作,忽略对孩子的阅读指导,以致于一些缺乏分辨力和自控力的孩子,出于猎奇心理购买一些不适宜自己年龄的读物,或大量选择缺乏营养的漫画、小说等快餐读物。看快餐读物就如吃快餐食品一样,虽可以打发空闲,对头脑和精神却鲜有益处。

    学校是进校园课外读物推荐责任主体,但培养孩子良好阅读习惯的关键也在家庭。家长应注重履行教育责任,引导孩子进行科学合理的阅读,在鼓励孩子阅读时,不能片面追求数量而忽略质量,更不要一味和别人家的孩子攀比一年读了多少本书,因为阅读质量是不能用“多少本”的标准去衡量的。好书如同美食,一本经典好书,值得细细品味、慢慢体悟。优秀文学作品中的一些好词好句,也值得孩子摘抄学习,从中萃取文学养分,对写作将会大有裨益;而一些经过历史沉淀的好书,能够承载人类文化的精华、寄托人类对美好的向往,囫囵吞枣的阅读难以将这些精神养料充分转化,只有“细嚼慢咽”的阅读,才能够使其逐渐内化为孩子心灵的一部分。

    总之,一本好书总是把真善美摆在“C位”,并以此给予阅读者警示或启迪;一本好书能够经得起时间的推敲、岁月的打磨;一本好书会就像良师益友,使人受益终身;一本好书,如同清亮甘甜的源头活水,滋润孩子茁壮成长。引领更多的孩子多读书、读好书,让书香伴随成长,家长和学校同样责无旁贷。

 

当前:7版(2021年06月23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