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龙湖:文明新风进万家 志愿服务在身边
杨可 杨坤标

 

    要提升群众的满意度与幸福感,就要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好事。近段时间以来,广东省汕头市龙湖区以“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体系建设,把阵地办在群众家门口、活动融入群众日常里、服务送到群众心坎上,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今年上半年,全区各级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开展活动216场次,参与群众超1.8万人次。

    文明实践阵地设在群众家门口

    “这里一进门就有志愿者引导,一楼就有民政、社保、医保等便民窗口,楼上还有琴棋书画、健康咨询等服务,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这么多服务,真是太方便了。”刚带着小孙子上完书法培训的李阿姨,一走出金霞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就对这里的服务连连点赞。

    群众在哪里,实践阵地就延伸到哪里。目前,龙湖区共有区级文明实践中心1个、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0个、社区(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121个,实现区、街、社区(村)三级全覆盖。同时,成立了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由区委书记任总队长,并根据志愿者的专业特长、群众需求等进行分类管理,下设理论宣讲、思想教育、公共文化、科技科普、医疗卫生、文明新风、敬老助老等9支志愿服务队。

    各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社区(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结合自身实际,充分利用党群服务中心、综合文化站等基层公共服务阵地资源常态化开展活动,推动文明实践在基层生根发芽。

    在完善线下阵地的同时,龙湖区启动“文明龙湖人”小程序,市民在发现不文明现象时随手拍、随手传。相关职能部门及时跟进处理、做好反馈,搭建一个便于市民参与文明城市创建的平台,进一步增强市民主人翁意识,大力倡导文明新风,积极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围,目前注册人数超8万人。

    文明实践融入群众日常

    “虽然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在餐桌上我们家还是保留着老传统,吃多少煮多少、把分量控制住,这样既避免了浪费,也能让年轻人养成好习惯。”在外砂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组织的“文明餐桌 光盘行动”分享会上,谢侨粧家庭与街坊邻居分享自家的日常点滴。

    龙湖区各级充分挖掘“近邻”志愿服务资源,将“邻里”榜样集结到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由身边人来分享身边事,提高宣讲感染力。

    在迎宾路上,一队共享单车车队整齐有序地骑行,单车车头上“绿色出行 文明共享”的小旗子格外醒目,该共享单车APP平台上也同步进行相关宣传。在这场由区文明办等主办的文明实践活动中,“文明出行”成了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有温度的身边事。

    融入日常、做在经常,文明实践“走心”更“入心”。随着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全面铺开,龙湖区注重培树典型、示范引领,在“呼援通”青年志愿者、衡山社区老党员文明巡察劝导队、龙祥志愿骑行队等各具特点的志愿品牌带动下,新时代文明实践力量持续下沉,群众也乐于参与其中。

    实践服务精准满足群众需求

    “小伙子,从这里到陈厝合市场要怎么走?”在汕头火车站站前广场,一位刚出站的老太太来到志愿服务岗焦急地询问道。“老奶奶,您可以到前面的公交车站……”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耐心热情地回应,让老太太焦急的心情放松了不少。

    汕头火车站地区综合管理办公室自成立以来,大力弘扬雷锋精神,立足岗位学雷锋,帮助旅客找回遗失证件和物品200余件,帮助12名有困难旅客踏上返乡列车,帮助4名走失人员找回家属。今年3月,这里被命名为广东省学雷锋活动示范点。

    群众需要什么,实践服务就提供什么。全区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将“群众要什么”与“我们有什么”有机结合起来,精准满足群众需求。

    在龙华街道南社村,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志愿者协会联合开展活动,邀请外砂卫生院医师、护士到场开展义诊活动,通过手把手为辖区群众量血压、测血糖,拉近与群众之间的距离。现场向辖区困难群众、残障人士派发生活物资,倡导团结互助的社会氛围。党员、团员志愿者主动走访慰问困难群众,帮助打扫卫生、打理菜园、美化居住环境,深入了解这些困难群众的思想、生活状况。

 

当前:3版(2021年08月16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