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要找准“穴位”
樊树林


    

    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国家开发银行近日联合印发《关于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时间表和任务书。(据4月8日《经济参考报》)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毫无疑问,文化传承是乡村振兴的任务之一,反过来,文化又是乡村振兴的有力支撑,是乡村振兴的魂。文化兴、乡村兴,文化强、乡村强。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就要把文化资源的优势,嵌入到乡村振兴的产业链和价值链中,通过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提振乡村的精气神,促进乡村全面振兴早日实现。

    此次,中央多部门和国家开发银行联合印发的《意见》,明确了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时间表和任务书,有助于促进文化产业的人才、资金、项目、消费等要素,更多地向乡村流动,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

    不过,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是一项纷繁复杂的工程,必须找准“穴位”,踏好“点位”,唯有如此,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才能让农村群众有获得感,才能突显文化产业对乡村振兴的支撑作用、引领价值。

    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核心在“人”。 在生产关系的诸多要素中,人是最活跃、最关键的决定性要素,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概莫能外。村民是乡村文化的传承者,是乡村文明的实践者。要实现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目标,前提是激发村民自身的文化认知、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这就需要各地不断深化对乡村历史演进、社会发展、文化内涵的认识,并对乡村居民进行教育和引导,让他们对乡土文化有更深刻的感悟和认同。在推进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中,更要对乡村中的本土文化人才进行发现和培育,让他们成为乡村文化产业的主力军。

    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重点在“业”。《意见》明确了创意设计、演出产业、手工艺、文旅融合等八个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重点领域。这就需要各地遵循顶层设计的部署,发现、挖掘地域内的文化资源,联络更多的文化产业人士,对一些项目进行认真审视,深度研讨,并在资金等方面给予倾斜,用良好的产业促进人才、消费等要素向乡村流动,搅动乡村振兴的“一池文化春水”。

    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难点在“特”。产业有特色,文化就有魅力。但形成富有地域特色的文化产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近年来,部分地方发展乡村旅游,出现了“千村一面”的弊端,发展文化产业必须警惕和规避这一点。这就需要各地摒弃将文化产业当成“形象工程”的思维,在项目论证阶段,就必须进行认真的调研、多层次的论证,多多聆听文化专家、乡村群众的意见建议,不能“上马风风火火,结局草草收场”。只有突出“你无我有”“你有我特”,文化产业才能真正赋能乡村振兴。

 

当前:A4(2022年04月13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