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眼中,妻子真是“抠门”之人。
我去市场买菜,三下五去二,称重、装袋、扫码付款,不到半小时即“打道回府”。她要折腾一个多小时,方才“兴尽晚回舟”。
妻子走进菜市场,就像逛街一样,先是沿着里三层外三层菜摊逛上几圈,对各个摊位的蔬菜品种、外观、价格进行一番比较,然后才以挑剔眼光慢吞吞选购。有时,明明菜蔬已经拿到手上,她突然觉得价钱贵了,超出心理承受预期,遂又放下,匆匆抽身走人。妻子买菜的标准是:足够新鲜、品质好、价格便宜。
有次周六上午,我刚从外面回来,转身又要出门。妻子问我干啥,我如实回答:“刚才把车放在小区外面的洗车店,这会儿应该洗好了……““咋又洗车,你不是刚洗了吗?”妻子脸上堆起乌云。“上次洗是一个月前了!”“两个月洗一次不行?洗车不要钱?”妻子愤怒的声音提高八度。
我没再回话,拉开门又迅速关上,走进电梯。为这“高频率”洗车事件,中午以及下午,妻子都没再给我好脸色。
有一次,我们送女儿去机场。女儿提前与闺蜜约好在机场碰面。她们俩将乘坐同一班机赴北京上学。登机还要一个半小时。在机场送客区的公共大厅,女儿与闺蜜凑在一起喁喁私语。我和妻子坐在那里东张西望。透过玻璃栏杆,我看到不少人在上面楼层喝茶水等饮料。我决定给两个女孩买杯热咖啡。排队时,我见别的顾客都是买那种淡咖啡色冒着热气的饮料,就对服务生说,也买那种。服务生说:“这是拿铁!”我“哦”了一声。其实我并不知道拿铁为何物。
两杯拿铁花费76元。女儿同学将拿铁捧在手中,很是享受地啜饮着。然而,女儿似乎并不领我的情,只是呡了两口,就将纸杯塞到她母亲手中,说:“妈,你喝吧!”我妻子则一脸恼怒,极不情愿地接过去,猛地喝了一口,翻着白眼问我:“这是啥味道?”自然,我回答不出。女儿非常单纯地问我“多少钱一杯?”“38元!”一般情况下,我不爱说谎。我看见妻子脸色开始变绿。“外面咖啡店只要15元左右。”女儿极为不合时宜地补充了一句。此时,妻子看我的眼神是恨不得将我生吞活剥。为避免强烈的“火焰”炙烤,我借故走开,一直走到大厅尽头,透过宽大的玻璃墙壁,看远处跑道上飞机一架接一架,缓缓起飞。
在妻子眼里,我花钱实在是大手大脚。我从小就没了父亲,作为农家妇女又体弱多病的母亲,好不容易将我抚养成人。毫不夸张地说,我是“饿大的”。对于我的“视金钱如粪土”行为,妻子感到非常困惑。
妻子上下班一直骑电动车。那天临下班,她才发现电动车轮胎瘪了,就打算乘公交回家。在公交站台苦等十多分钟,好不容易来了一辆车,人却挤得满满当当。妻子未再等,她向着家的方向快速步行,耗时五十分钟到家。我问她:“咋不叫个滴滴快车?才十几元钱。”妻子寒着脸:“我疯了?”我真有些不识趣,又开始说教:“时间就是金钱……”妻子狠狠回击:“我的时间没那么金贵,步行回家也是健身锻炼!”我赶紧不再出声。
我喜欢打乒乓球。周末,经常去附近小区俱乐部打球。在那里,我认识了球友张老师。张老师在中心城一所高中任教,年薪四五十万元。那天,张老师喝了酒,没有开车。打完球,他要返回中心城。我问他怎么回去。他说“坐公交!”
“咋不叫网约车,才二十多元!”张老师认真地看着我:“有公交车,为啥还要打车?该花的要花,能省处则省……”这语气腔调与我妻子简直如出一辙。我反复琢磨张老师的话,觉得确有几分道理。
听其他球友说,张老师这些年在中心城买了两套商品房。我想,这与他的节俭乃至抠门不无关系。我们家也是如此。我和妻子收入都不高,我来南方又晚。但我妻子硬是依靠勤俭节约,让我们家在大都市过上有房有车的生活。
我终于意识到,妻子那娇小的身躯,蕴藏着令人敬佩的大能量。生活该“抠门”时,需要理直气壮去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