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平:用匠心测量人生坐标
◎ 吴国清

郭平工作照。 本人供图

    榜样说  “测量工作虽然艰苦枯燥,但它是我最擅长、最热爱,而且是有着最深厚感情的一项工作,已深深印刻在我的人生奋斗坐标中。”

    郭平,男,汉族,1974年11月生,中共党员,中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测量中心一级专家,曾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技术能手”“中国中铁工匠”“四川工匠”等荣誉称号,他还实现了技能等级和技术职称“双封顶”,是四川省首批十名首席技师之一。今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郭平的童年记忆里总回荡着铁轨撞击的铿锵声。小学作文里,郭平写下长大后的理想:当一名铁路工人。中考时一间办公室门口挂着的“工程师”牌子让郭平心生向往。从此,工程师成为了郭平新的奋斗目标,他的“铁路梦”变成了“工程师梦”。

    之后,郭平如愿考入成都铁路工程学校。1993年,毕业前夕,郭平被选中前往南昆铁路参与9392米的米花岭隧道控制测量实习。当年的测量工作条件十分艰苦,没有先进的GNSS,也没有便捷的全站仪,控制测量的导线只能靠人工一步步从进口翻山越岭测到出口。每天,郭平都要在山上进行十个小时以上的野外作业,中午就着山泉水啃几口干粮,夜晚摸黑走2小时山路下山。30天实习结束,一同实习的2名同学选择了放弃测量工作,而郭平却毅然坚持了下来。

    笃志前行,虽远必达。1993年加入中铁二局精测队后,郭平迎来了一项又一项艰巨的任务,工作至今,郭平先后主持和参与了中铁二局京津、京沪等铁路,以及北京、上海等地铁,和盐田港三期、尼泊尔巴瑞巴贝引水隧道等共计300余项重点工程的控制测量工作,为现场施工提供了科学、严谨、可靠的控制测量数据。他负责的所有工程测量项目,从未发生一例测量事故,20多个项目获得国家级优质工程奖、鲁班奖、詹天佑土木工程奖等。

    面对复杂项目的测量挑战,郭平带领团队深入研究、反复论证,成功优化控制测量方案100余份,解决诸多技术瓶颈,有力保障工程顺利推进。在高原铁路隧道施工测量中,郭平和团队利用无人机技术,有效解决了高原雪山特殊地形地貌的测量难题,并通过多项技术创新突破了高海拔测量技术难关。

    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郭平带领团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获20余项科技成果奖、20多项授权专利、5项省部级工法、6项软件著作权,20余篇论文在核心期刊和国家级期刊发表,其中4篇论文获得国家铁路局重大科技创新成果,1篇论文获中国测绘地理信息学会“世景杯”首届全国注册测绘师优秀论文奖。郭平主笔编写的《高速铁路长大隧道平面控制测量关键技术》专著入选全国总工会优秀技术工人百工百法丛书,这是对他多年来在专业领域钻研的最好肯定。

    “驽马十驾,功在不舍。”三十多年来,郭平扎根测量岗位,经他测量过的铁路、公路、地铁等交通工程里程加起来超过1万公里,他以匠心为墨、经纬为笔,在崇山峻岭间书写着新时代产业工人的传奇。

 

当前:4版(2025年05月09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