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实践+童伴计划”完善留守儿童的关心关爱网
◎ 本报记者 袁矛

    5月11日一大早,14名四川省广安市华蓥市古桥街道古桥社区的留守儿童就像一只只小鸟,欢快地“飞”进古桥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里。童伴妈妈、文明实践志愿者吉恩娟清点人数后,开始分发彩纸、剪刀和胶水。这天的“童伴课堂”,她准备教孩子们用彩纸制作花朵。

    “阵地二楼有专门设置的‘童伴之家’活动室,但我们的活动并不会局限在那里,这里所有的场地,包括外面的文明实践广场都是我们的‘活动室’。”吉恩娟告诉记者,依托于古桥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丰富的资源,每周给留守儿童带来的活动越来越多样。

    结束手工课后,吉恩娟如往常一样拿出了平板电脑,组织孩子们与在外务工的爸爸妈妈进行视频通话。10岁的小钰(化名)排在第一个,在视频接通的一刹那,她开心地把自己做的手工作品举向镜头;11岁的蔓蔓(化名)没能打通爸爸的视频电话,她有些失落地低下头,吉恩娟快步走过去,抱住她轻声安慰……

    每个孩子的情绪,吉恩娟都一一记录了下来。在确认所有孩子都安全离开后,她立即与华蓥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和共青团华蓥市委联系,沟通孩子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很快,她得到了反馈,不久后会有一名专业的心理学志愿者对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孩子进行心理辅导。

    “古桥社区目前有35名留守儿童,因为长期缺乏父母的陪伴,这些孩子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孤独、无助的情绪,这样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古桥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工作人员胡丽娜告诉记者,在华蓥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共青团华蓥市委的支持和帮助下,古桥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试点推行“爱童行‘大手牵小手’”文明实践项目,充分利用文明实践阵地和文明实践志愿者力量,在节假日开展关心关爱留守儿童、困境儿童文明实践活动,帮助辖区儿童健康成长。

    爱童行“大手牵小手”文明实践项目是华蓥市以“走新、走心”的文明实践助力未成年人健康发展的缩影。华蓥市将童伴之家和各个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融合,并选聘一名文明实践志愿者作为“童伴妈妈”,因地制宜践行“一个人、一个家、一条纽带”项目模式,完善留守儿童的关心关爱网,以“文明实践+童伴计划”形式打通关爱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最后一公里”。

当前:A1版(2025年05月13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