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辈子没机会真入伍,先整个‘电子军装’过把瘾”“体验一下穿上警服抓人的样子,帅气吗”……据媒体报道,近期,AI生成的“军装照”“警察抓人照”在短视频平台爆火,不少网友借此满足精神需求,本无可厚非。然而,部分网友却剑走偏锋,用不良姿态、配烟酒,混淆军种、编造虚假案情等不当操作,让AI“换装”变了味,严重损害了军警形象。
AI“换装”损害军警形象,原因是多方面的。从用户层面看,部分人法律意识淡薄,对军警职业缺乏应有的敬畏之心,只图一时娱乐,不顾后果地肆意消费和亵渎军警形象。从技术层面讲,AI技术门槛降低,使得生成虚假、不当内容的成本极低,一些别有用心之人轻易就能利用技术达到不良目的。但追根溯源,根本问题还是平台没有把好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关。
平台作为信息传播的枢纽和内容审核的关键环节,本应是维护网络秩序、保障信息合法合规的“守门人”。然而,在AI“换装”损害军警形象这一现象中,平台却失职了。依据《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平台作为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提供者,若未对违法内容采取停止生成、停止传输、消除等处置措施,也未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就需承担法律责任。可现实中,部分平台对用户上传的AI“换装”内容审核宽松,一些明显不当、违法的内容堂而皇之地出现在平台上,肆意传播,严重影响了网络空间的清朗。
同时,按照规定,平台还需对生成内容进行标识,若未标识导致公众混淆或误解,就违反了《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管理规定》,使得普通用户难以分辨真假,容易被虚假内容误导,进而对军警形象产生错误认知。
此外,若平台明知用户利用其服务实施违法违规行为,却未依法依约采取警示、限制功能等处置措施,还需承担相应连带责任。可现实中,部分平台为追求流量和利益,对用户的违法违规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不良行为的发生和蔓延。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平台若不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任由AI“换装”损害军警形象的乱象发展下去,不仅会损害军警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崇高形象,削弱军警的权威性和公信力,还会引发不良示范效应,让更多人效仿这种不当行为。
那么,平台该如何把好责任关呢?一方面,要加大内容审核力度,建立更加严格、细致的审核机制,利用技术手段和人工审核相结合的方式,对用户上传的AI“换装”内容严格把关,一旦发现不当或违法内容,立即采取停止生成、停止传输、消除等处置措施,并及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另一方面,要按照规定对生成内容进行清晰标识,让用户能够轻松辨别内容的真实性和来源,避免混淆和误解。此外,平台还应加强对用户的宣传教育和引导,提高用户的法律意识和道德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