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行免费学前教育,普惠更需优质
◎ 龙敏飞

    7月2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有关举措。会议指出,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是涉及千家万户、事关长远发展的重要惠民举措,要指导各地尽快细化工作方案,按照分担比例安排好补助资金,确保按时足额拨付。

    推行免费学前教育,不仅是回应民生之举,也是关乎社会公平的深刻变革。当“入园难、入园贵”成为年轻父母的心病,国家层面推出免费学前教育的政策,彰显了责任与担当。学前教育作为人生教育的起点,其质量直接影响个体未来发展的轨迹,国家选择用财政兜底,正是在努力构建一个更加公平的保障机制。

    推行免费学前教育,也是应对人口结构变化的战略举措。当下,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生育率走低。如何扭转“不敢生”“养不起”的局面,成为各相关方面正在研究的重要课题。推行免费学前教育,就是在努力降低育儿成本,提升家庭的生育意愿,释放生育潜能,这是应对人口结构变化的积极探索。这种政策设计,体现出从单纯控制人口数量到优化人口结构的治理思路转变,是一种前瞻性的布局。

    任何事情的成功,都不可能一蹴而就。推行免费学前教育是好事,但绝非一项简单的工程。国家层面要求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体现出实事求是的政策智慧。我国地域辽阔,各地经济发展水平、财政能力存在显著差异,这就决定了免费学前教育必须采取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的策略。一方面,中央财政要发挥统筹协调的作用,确保政策在全国范围内均衡推进;另一方面,地方政府也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根据人口变化和经济发展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

    免费不等于“降质”,普惠更需要优质。推行免费学前教育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大事,必须避免“为了免费而免费”,要始终把教育质量作为核心考量,这就需要建立科学的质量评价体系,确保在扩大覆盖面的同时提升教育质量。只有免费与优质同行,才能真正实现从“幼有所育”向“幼有优育”转变。进一步说,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标志着我国教育保障体系从义务教育向学前教育延伸,是教育公平理念从机会公平向起点公平的深化。

    学前教育免费政策的逐步推进,是在给家庭育儿成本做“减法”,也是在给国家责任做“加法”。随着这项政策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孩子能在公平的起跑线上奔跑,教育之光能平等地照进每一个孩子的未来。

当前:3版(2025年07月29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