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深圳华强北街头,经常能看到这样的画面:外卖员刚把电动自行车停在写字楼楼下,立即有几个十来岁的孩子将其围住,他们手上拿着纸质收款码,热情地问是否需要代送,外卖员选中一个孩子沟通好送餐地点后扫码支付几元费用,孩子便拿着外卖转身冲向大楼电梯或电子市场……“小孩哥”“小孩姐”利用暑期代送外卖赚零花钱一事,迅速在网上走红。
对此,有网友(包括不少家长)点赞称“比躺在家里玩手机强”“可以让孩子体验父母赚钱的不容易”;也有网友质疑称该行为“脱离平台监管”“存在安全隐患”。多家外卖平台则明确表示,外卖配送不允许“转包”。
未成年人利用暑假“勤工俭学”,可以让暑假过得更有意义,但前提必须是确保安全。“小孩哥”“小孩姐”在送外卖过程中,哪怕是完成“最后100米”的短距离配送,也存在安全隐患,如滑倒或被撞摔伤,责任如何划分?又该由谁来承担责任?这既是法律空白,也是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
何况,将外卖配送的“最后100米”以“勤工俭学”名义“转包”给孩子,本身就涉嫌违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明确提出“禁止用人单位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外卖高峰期,配送人手短缺,寻求代送帮忙,无可厚非,但别把目光盯在未成年人身上。对于未成年人代送外卖,外卖平台不能只声明不允许“转包”,应履行好监管责任,对外卖小哥进行必要的法律法规教育和安全教育。外卖平台作为社会企业,有责任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防止未成年人因参与送餐而受到伤害。
未成年人的监护人更要纠正认知偏差。让孩子进行社会实践,以锻炼孩子的能力,有很多方式,一定要选择符合法律法规、能够保障孩子安全健康的方式进行。否则,有可能得不偿失。
目前,华强北街道办事处已叫停“跑楼小孩”代送外卖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