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学前教育 民生答卷上的亮眼一笔

    编者按

    免费学前教育,既牵动千家万户的关切,又承载着国家未来发展的考量。

    据新华社消息,8月5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的意见》,其中明确,从2025年秋季学期起,免除公办幼儿园学前一年在园儿童保育教育费。对在教育部门批准设立的民办幼儿园就读的适龄儿童,参照当地同类型公办幼儿园免除水平,相应减免保育教育费。财政部、教育部将统筹考虑学龄人口变化、财力状况等因素,研究适时完善免费学前教育政策。

    在8月7日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教育部财务司司长刘玉光表示,各地将在8月底前完成相关准备工作,让大班儿童在今年秋季学期开学时就能享受到免保育教育费的政策红利。

    从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到此次国办印发意见进一步明确了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的相关具体安排,促进免费学前教育今秋落地,这些举动积极回应了民生关切,有助于降低相关家庭的学前教育支出,减轻家庭育儿成本,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幼有所育、幼有优育”的美好教育需要。

幼有优育 朱慧卿  作

    免费学前教育迈出实质性步伐,意义深远

    ◎ 曲征

    免费学前教育迈出实质性步伐——从2025年秋季学期起,无论是公立还是民办幼儿园,在进入小学前接受的最后一年学前教育(一般指幼儿园大班)的儿童,将可以免除当年相应标准的保育教育费。而且,据报道,财政部、教育部将统筹考虑学龄人口变化、财力状况等因素,研究适时完善免费学前教育政策。

    这一政策如同一束光,照亮了无数家庭的学前教育之路,意义深远。

    从家庭层面来看,这无疑是一场及时雨,切实减轻了一些家庭的经济负担。学前教育阶段,孩子的各项开销让不少家庭倍感压力,尤其是对于中低收入家庭而言,保育教育费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以普通公办幼儿园为例,一学年的保育教育费可能在数千元,这对于一些家庭来说,可能占据了家庭收入的相当比例。免费学前教育政策实施后,家庭能够将这部分资金用于孩子的其他发展需求,如购买书籍、报名参加兴趣班等。

    从教育公平角度出发,免费学前教育是关键的推进器。在过去,由于经济条件等因素限制,部分孩子无法享受到足够的学前教育。而现在,免费学前教育政策的逐步推行,让每个孩子都有平等接受学前教育的机会,尤其是有助于保障特殊群体的孩子的学前教育机会,有利于缩小城乡、区域、群体之间在教育起点上的差距,让教育公平的阳光照进每一个角落。

    这一政策更是对民生关切的积极回应。教育是民生之基,学前教育作为教育体系的起始阶段,备受社会关注。政府通过免除保育教育费,解决老百姓急难愁盼的问题,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

    免费学前教育也是投资于人的重要体现。科学研究表明,良好的学前教育对于孩子的认知、情感、社交等能力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学前阶段接受优质教育的孩子,在后续的学习和生活中,往往表现出更强的适应能力和学习能力。政府对学前教育的投入,看似是短期的资金支出,实则是为国家的未来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长远投资,能够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政府对学前教育投入的增加,对幼儿园的办学质量和教育方式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方面,幼儿园要合理利用财政补助资金,改善办园条件,如更新教学设备、优化教学环境等,为孩子们提供更优质的学习和生活空间。另一方面,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待遇,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于学前教育事业,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确保教育教学活动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当然,免费学前教育政策的逐步实现并非一蹴而就,需要精细化设计并不断探索完善相关措施。在资金保障方面,地方各级财政、教育部门要严格按照国家政策的要求,确保资金及时足额拨付,严禁出现截留、挪用等现象,保障幼儿园的正常运转。

    免除学前教育保教费需要一步一步走

    ◎ 李英锋

    免除学前一年在园儿童保育教育费的消息传出后,有不少人关心:全面免费的学前教育时代何时到来?

    我国学前教育在园幼儿规模依然庞大。据新华网6月12日报道,教育部6月11日发布的《2024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4年,全国共有学前教育在园幼儿3583.99万人。在幼儿在园规模依然庞大之下,要实现全面免费的学前教育,确实需要一步一步走。

    给幼儿家庭在学前教育环节“减负”,意味着政府财政会“增负”。《关于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的意见》明确,“对因免保育教育费导致幼儿园收入减少的部分,由财政部门综合考虑免保育教育费在园儿童人数、所在地保育教育费生均实际收费水平等情况补助幼儿园。”由此可见,免除的学前保育教育费,无论是公办园的对应成本,还是民办园收入减少的部分,均由政府财政承担。即便只免除一年的学前保育教育费,面对数千万在园儿童,总金额也是一笔巨大开支。在此背景下,国家仍送出免除学前一年在园儿童保育教育费的“民生大礼包”,彰显出政府对学前教育的重视以及减轻民众学前教育负担的诚意,也释放出鼓励民众生育的积极信号。

    俗话说,路要一步一步走,饭要一口一口吃。立足于发展水平和现实条件,我们国家选择从免除学前一年保育教育费起步,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政策,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体现出务实、审慎和理性。只有充分考虑经济发展水平与财政收支状况,因“财”施策,循序渐进,一步一个脚印,才能合理控制政策实施的成本,确保政策实施的可及性、稳定性和长效性。如果脱离现实,追求一步到位,反而可能欲速不达,影响政策的落地效果。

    免除学前一年保育教育费,迈出学前教育“减负”的关键一步,也为将来学前教育进入全面免费时代开了一个好头。我们有理由期待,随着国家财政基础日益雄厚、政策经验逐步积累、相关条件逐步成熟,学前教育保育教育费免除范围将逐步扩展至学前教育全阶段。这样的过程和结果符合社会发展规律,也是“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的目标。当免费政策最终覆盖学前教育全过程,家庭育儿负担将进一步减轻,儿童以及家庭的幸福感、获得感将更强。

    在现实条件下,免除学前教育保教费需要一步一步走。“逐步推行”是确保学前教育免费政策可持续实施的务实选择和合理路径,也是政策行稳致远的“压舱石”。对此,我们应该理性看待,既抱有耐心,也抱有信心。

    免除保教费必须防止其他费用不合理上涨

    ◎ 卞广春

    近年来,学前教育免费的话题受到持续广泛关注。有专家学者调研后指出,幼儿园学费一再增加,会让一些家长选择不让孩子上幼儿园;一些优质幼儿园的高收费,使得一些中低收入家庭的小孩从幼儿园开始就已经“输在起跑线上”;由于不属于义务教育,幼儿“失学”的状况很难得到有效监管。

    因此,多年以来都有人建议,将幼儿教育纳入义务教育范围,或将学前一年儿童教育纳入国家义务教育计划。此次国办印发《关于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的意见》,使免费学前教育迈出关键一步。

    根据《关于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的意见》,免除公办幼儿园学前一年在园儿童保育教育费,将按照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教育、价格主管部门批准的公办幼儿园保育教育费收费标准(不含伙食费、住宿费、杂费等)执行。于是,有人担心:幼儿园免除保育教育费后,其他费用如伙食费、住宿费、杂费等会不会不合理上涨?多年来,常有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家长吐槽:公办小学初中虽免除了学费和杂费,却随之出现其他教育负担明显增加的情况。有网友表示,免除保育教育费,这让人很欣慰,但也希望相关部门能防止幼儿园其他费用出现涨价潮。

    据媒体调查,幼儿园收取的保育教育费,占学前教育费用的大头,伙食费、住宿费、杂费占比不大。免除幼儿保育教育费后,有关方面应进一步调查和核算幼儿保育教育费和伙食费、住宿费、杂费的比例,并通过固化占比数据,要求幼儿园在收取幼儿伙食费、住宿费、杂费时做到有理有据、合规合法,不扩大范围,不增加比重。

    免除保育教育费,控制和杜绝其他费用不合理上涨,要做好事前预防和事后检查。距离今秋幼儿园开学,所剩时间不多,要将《关于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的意见》宣传落实到位,又对其他收费项目加强管理,时间紧、任务重。各地应将这两件事当成一件事来抓,既让在园儿童学前一年免除保育教育费的政策落实到位,又杜绝其他费用给幼儿家长“增负”,才有助于消除人们对幼儿园收费的焦虑,使子女教育负担重的家庭感受到政策善意。

    因为民办幼儿园也可享受“同等”减免水平,对收费自由空间大的民办幼儿园,有关方面更应加强监管。民办幼儿园可以按规定,继续向在园儿童家庭收取保育教育费高出免除水平的部分,但要防止“搭车收费”,或将免除的保育教育费换个名目占为己有,使在园儿童家庭只能听说免除保育教育费的政策,却享受不到相关待遇。一旦发现幼儿园乱收费,要及时严肃查处。

    推行免费学前教育,是给幼儿家庭减压,给政府“增负”。地方各级财政、教育部门要疏导资金渠道,强化资金保障和使用管理,确保幼儿园正常运转和幼儿教师的工资发放,让好政策畅通无阻。

 

当前:B3版(2025年08月12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