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秋季开学时,人教版八年级语文教材将迎来一篇令人瞩目的新增课文——《天上有颗“南仁东星”》。当学生们翻开课本,一个曾跋涉于贵州险峻山野的坚毅身影,一缕在病榻上仍心系“中国天眼”的科学家灵魂,正穿越时光向他们发出召唤。这不仅是一篇课文的新增,更是时代在少年心田精心播下的一颗理想星辰。
南仁东这颗“星”为何值得被铭记?南仁东用生命作答。当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将一颗小行星命名为“南仁东星”,当“中国天眼”(FAST)在贵州深山中睁开“望天巨眼”,其背后是南仁东二十二年如一日的“追星”壮举。为给FAST寻一方理想洼地,他怀抱300多幅卫星图踏遍西南,山洪中靠救心丸撑回垭口,誓言“找不到合适的洼地,我这一辈子死不瞑目”;为攻克毫米级精度的索网结构,他经历近百次失败终造世界唯一;在肺癌晚期仍挣扎返回工地,他以沙哑之声倾吐肺腑:“‘中国天眼’如果有一点瑕疵,我们对不起国家。”他耗尽生命最后的光热,只为让中国睁开一只自主的“天眼”。南仁东曾说,FAST是一代人的努力。而今,他的名字化作课本中的星光,默默点燃新一代的理想火炬。
对于正处于价值观形成关键期的青少年而言,南仁东的故事恰如一把钥匙,打开了理解“理想”二字深刻含义的大门。当他们在课本里读到南仁东放弃国外优渥条件毅然回国,看到他在艰苦环境中始终保持对科研的炽热,便会明白理想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蕴含在每一次选择、每一份坚持里的力量。这种力量能让青少年在面对成长中的困惑与诱惑时,多一些坚定的底气,少一些迷茫的摇摆,懂得将个人兴趣与追求融入更广阔的天地。
《天上有颗“南仁东星”》课文的价值,不仅在于讲述一段人物故事,更在于重塑一种价值坐标。当学生们读到南仁东那句“找不到合适的洼地,我这一辈子死不瞑目”时,他们将感受到的是一种拒绝依赖、自主创新的铮铮傲骨;当读到“对不起国家”的泣血告白时,他们将体会到的是个人命运与国家坐标深刻交融的崇高使命。真正的偶像,不在热搜榜的泡沫里,而在为国为民匍匐前行的泥土中。教材中那些细节如同种子,会悄然埋入学生的心灵沃土。
将南仁东等科学家的事迹写入课本,其意义早已超越对个体的礼赞。当消费主义与流量狂欢试图淹没价值星空时,课本以庄重的笔墨昭示:唯有将个体奋斗汇入民族复兴的洪流,生命才能绽放恒久光芒。青少年心中的理想高地,需要英雄群像来奠基;民族前行的精神坐标,需由时代脊梁来校准。将南仁东的故事写入课本不是终点,而是起点。当更多青少年因他而望向深邃太空,那束从课本中升起的光芒,终将照亮一个民族向星辰大海进发的壮阔航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