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转变
将学校校徽、校训、办学精神、校园代表性建筑等元素融入录取通知书的外壳设计,通过创新设计与文化赋能,体现学校的育人理念,让录取通知书的功能从信息传递提升为价值传递
创意无限
大学录取通知书中,既有九天揽月的浪漫,也有田间地头的温情,既展现了数字化时代的创新思维,也让这份“见面礼”别出心裁
文明对话
一份精心设计的录取通知书,既是一场文明对话,也是无声的“入学第一课”,点燃了青年学子对大学生活的美好憧憬
连日来,各大高校2025年录取通知书陆续发放。录取通知书,是高校给新生的第一份“见面礼”,其含义不只是简单的入学证明。兼具颜值与内涵的创意设计,让其在方寸之间开启大学文化和精神传承。
创意设计点亮新生梦想
近年来,我国高校在录取通知书的创新上下足了功夫。其“花式”比拼的背后,实则是高校人文精神、历史传统与学科特色等底蕴与实力的集中展现。
轻启海南师范大学录取通知书的封套,仿佛推开学校大门,巍然矗立的图书馆、苍劲繁茂的榕树与黎锦纹饰的边框交相辉映。“我们在录取通知书设计上融入海南黎锦文化元素和‘榕树精神’的办学理念,寄托着对每一位学子‘学在海南、成就未来’的美好期许。”海南师范大学招生就业处副处长符星说。
海南医科大学将学校校徽、办学精神、校园代表性建筑等元素融入录取通知书的外壳设计,旨在向大一新生传递医者仁心、拼搏奋斗的精神。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的录取通知书以“依山傍水,山海相邀”为主题,采用山海蓝主色系,融合了热带雨林、南海海洋、地方文化与校园精神等多重设计元素,体现了该校独特的山海气质和育人理念,呼应了“山海联动”发展战略。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招生办公室负责人李莹介绍,该校录取通知书上的“2025”字样由鸡蛋花、三角梅、木棉花、天堂鸟编织而成,象征“孕育希望”;跃出海面的海豚,演绎“鱼跃龙门”的美好祝福;山间奔跑的坡鹿,诠释“一鹿向前”的美好期许。
此外,许多高校还将悠久深厚的建校历史、办学理念等浓缩于录取通知的方寸之间,让学生在初次“见面”时感受校史荣光。
上海交通大学的录取通知书礼盒,犹如一幅徐徐展开的“立体长卷”,“南洋公学老校门”“饮水思源纪念碑”“徐汇日晷”“钱学森学长”“黄旭华院士”等形象跃然纸上。此外,礼盒内还有一件水滴造型的水晶摆件,镌刻着“饮水思源,爱国荣校”的校训。
“它时刻提醒我,一滴水只有融入大海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将自己和集体、国家融合在一起才最有力量。”手捧上海交通大学录取通知书,海南中学高三毕业生叶语欣说。
在李莹看来,通过创新设计与文化赋能,这些高校录取通知书已超越传统意义的“入学凭证”,其功能从信息传递提升为价值传递。充满创意的录取通知书,不仅能拉近高校与新生的心理距离,增强新生对学校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其引发的社会关注与文化传播也能扩大学校影响力,传递积极向上的教育理念。
别出心裁的“创意盲盒”
“咔嚓!”手起“纸”落,一声脆响,西瓜被切成两半……日前,一则用录取通知书“切西瓜”的视频在网上引发热议。
视频主角是一名刚被北京化工大学录取的“准大学生”。听说这份录取通知书采用北京化工大学自主研发的新型碳纤维复合材料制作而成,他便尝试用来切西瓜。众多网友纷纷留言:“碳纤维录取通知书强度惊人!”
据悉,碳纤维被誉为工业“黑黄金”,被广泛应用于运载火箭、卫星空间站等“大国重器”中。薄薄的录取通知书厚度仅为0.2毫米,细如发丝却强度惊人,蕴含满满的“黑科技”。
同样“硬核”的,还有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该校以“梦启寰宇”为主题,为全体新生设计“梦想礼盒”:录取通知书的外盒正面设计运用了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呼应小卫星梦想遨游计划;盒底左下角印制了一段摩斯密码,等待学子破解。开启通知书后,可以看到校长寄语被刻在一片超轻的“铠甲”上。这片“铠甲”属于新型超高温轻质抗烧蚀热防护复合材料,与“梦舟”载人飞船、天问二号探测器返回舱的核心热防护材料相同,能抵御3000摄氏度以上的高温。
大学录取通知书中,既有九天揽月的浪漫,也有田间地头的温情。吉林农业大学推出“可食用的录取通知书”,采用该校李玉院士团队研发的新型菌物纸张制作而成。“这种纸由特殊蘑菇纤维制成,无须传统造纸工艺中的碱洗、漂白等环节,兼具低碳、环保、绿色、健康等优势。”该校招生办工作人员介绍。
“许多高校的录取通知书,融合各类新型材料,运用AR、NFC等新技术,不仅展现了数字化时代的创新思维,更让这份‘见面礼’别出心裁。”海南医科大学招生办相关负责人何金新认为。
春风化雨的入学教育
日前,陕西师范大学举行2025年毛笔手写录取通知书开笔仪式,该校已连续19年用毛笔为新生手写录取通知书。
“坚守19载的毛笔手写录取通知书,是学校以文化人、培根铸魂的缩影。”接受媒体采访时,陕西师范大学校长游旭群表示,开笔之礼,非止于书写,实为“为学”与“为人”的双重启蒙。当老教授们伏案蘸墨书写录取通知书时,既完成了一场文明对话,也上好了“第一堂思政课”,即脚踏实地、诚心待人,方得始终。
由此可见,一份精心设计的录取通知书,是高校递给新生的第一张名片,更是无声的“入学第一课”。它正以一种更人性化、更具创意的方式,引导学生不断探索未来的使命与追求。
例如,中国人民大学录取通知书礼盒里,一盏“书灯”展现了陕北公学青年奔赴延安、投身革命的辉煌历程。礼盒中,还有陕北公学教师艾思奇所写的《大众哲学》一书,寄语学子“以书为梯,攀登真理的高峰”;上海大学在录取通知书中附赠一张充满趣味的生涯导航棋格纸,希冀新生在大学期间做好人生规划……
从炫目的科技应用、深厚的文化浸润到深远的育人立意,各具特色的高校录取通知书,不仅承载着金榜题名的喜悦,更点燃了青年学子对大学生活的美好憧憬。拆开这份“惊喜”的同时,一段崭新的人生篇章已悄然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