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近日,福建省三明市一中学生发帖称,其所在学校新学期针对女生发型出台新规,要求女生留标准短发且后脑勺须为斜面,不能遮耳。此举引发部分学生吐槽。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该校负责人表示,女生的剪发要求是学校的一贯做法,已执行超过20年,目的是管理学生面貌,希望学生朴素整洁大方,“学生要有学生的样子”。
学生是要有学生的样子。但是,剪“斜面短发”就是学生的唯一模样?如果是,为何没有成为普遍要求?每个学生都是鲜活的个体,不是机器生产出来的标准化产品。每个人的头型不一样,适合的发型也不同。就女学生来说,有的女生剪“斜面短发”,可能显得大方、干练,但有的女生留长发、扎辫子,显得青春、活泼。
学校不应忽略学生的普遍感受,强制女生剪“斜面短发”。强制的结果可能是,一些学生因不喜欢自己的形象产生自卑心理,影响身心健康。
一些学校的强制“剪发令”背后,还有“减少学生打扮时间”“避免学生爱美分心”“把更多精力用来学习”等理由。问题的关键是,学生的学习状态、效率和成绩,更多地取决于学习兴趣、方法和内在动力,而不是取决于发型。
学校要求女生剪“斜面短发”,折射出教育作风的粗暴,这种打着“为你好”的旗号强迫学生服从“剪发令”,本质是漠视学生成长权益、人格尊严的体现。这样的教育方式,不仅营造不出良好的育人氛围,反而会扼杀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不利于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审美观。
学校与学生之间虽然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但社会地位是平等的。学校平等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的真实意愿,在出台发型规定时,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建议,给学生发型划出红线,比如哪些发型被提倡、有什么好处,哪些发型被禁止、有什么坏处,这样交流互动,可以让发型规定更加合情合理,得到学生支持。让学生在发型选择上多一些自主选择权,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平等意识和对异见的包容精神。
学校的教育管理手段,本身也是一种教育。强制女生剪“斜面短发”折射出的粗暴教育值得反思。期待所有学校能平等对待学生,在管理学生时少一些强制,多一些尊重和交流,让学生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中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