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以 “规则怪谈”“海龟汤” 为代表的规则推理类游戏,正以亚文化的形态在青少年群体中快速蔓延。
正如成人剧本杀市场曾因黄暴剧本引发争议,这类面向青少年的游戏,核心问题同样出在 内容本身:部分剧本堪比恐怖片,对 “血腥”“死亡”“虐杀”“遗弃” 等负面元素的渲染,早已超出正常游戏的范畴。
游戏本身并非洪水猛兽,关键在于 “怎么玩” 以及 “玩什么”。但令人忧心的现实是,一些学生在参与“规则怪谈”“海龟汤”时,刻意追求情境的惊悚感与氛围的诡异感,对恐怖元素的推崇已到非正常地步。更危险的是“越怕越上瘾”的恶性循环:部分青少年在恐惧与刺激的交替中形成依赖,久而久之,性格变得阴郁、暴戾,甚至滋生厌世情绪,严重影响身心健康与价值观塑造。
回溯成人剧本杀市场的治理经验,正是得益于监管部门的及时介入与规范,才遏制了不良内容的泛滥。青少年群体心智尚未成熟、判断力较弱,对游戏内容的甄别能力远不及成人,其所处的游戏市场更需要前置性监管与常态化引导。相关部门需加强对线上不良内容的筛查与阻断,严防有害信息从网络倒灌至校园;学校也应建立更敏锐的观察机制,及时发现学生中的异常游戏行为。
从根本上破解问题,更离不开家庭与学校的软性关怀。家长与老师若能主动走进孩子的世界,多些平等畅快的交流,就能更早发现那些藏在“诡秘角落”的不良游戏,进而引导孩子辨别是非、远离侵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