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国产动画电影继《哪吒之魔童闹海》之后愈战愈勇
国产动画电影缘何频出爆款?

    ● 内容:立足本土传统故事、哲学思想、美学风格

    ● 表达:通过现代语境激活经典,进行当代性表达

    ● 观众:让不同人群、年龄、经历的观众都能感动

    电影行业数据分析平台——猫眼专业版9月15日的数据显示,动画电影《浪浪山小妖怪》凭借强劲的市场表现,成功跻身中国影史动画电影票房榜前五名,为中国动画电影市场注入新活力。在此次榜单中,位列前四的影片分别是《哪吒之魔童闹海》《哪吒之魔童降世》《熊出没・逆转时空》《长安三万里》。《浪浪山小妖怪》能与这些此前备受观众喜爱的动画佳作并肩,充分展现出其过硬的作品质量与广泛的市场认可度,目前这部动画电影的累计票房已突破16亿元。

    今年国产动画电影继《哪吒之魔童闹海》之后愈战愈勇,就连原本相对低迷的国产二维动画电影市场,也接连涌现出《罗小黑战记2》和《浪浪山小妖怪》两部爆款。那么,国产动画电影缘何频出爆款?

   内容

    传统文化的深厚滋养

    在中国动画学会会长马黎看来,国产动画电影爆款频出的背后,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给予了深厚滋养。马黎认为,一大批优秀的中国动画电影立足于中国本土的传统故事、哲学思想、美学风格等,扎根文化沃土,开创出中国动画的新篇章。

    比如,《浪浪山小妖怪》以“小妖怪的取经之旅”为线索,讲述四个平凡小妖追寻英雄梦想的温暖故事。这部电影不仅打动了各年龄层的观众,更是对中国经典动画的深情致敬。片中“公鸡画师”一幕巧妙融入《大闹天宫》《山水情》《金猴降妖》《猪八戒吃瓜》等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经典作品的画风与角色,唤起几代人的集体记忆。

    业内人士指出,近年来,国家主管部门大力扶持中国经典民间故事题材的动画创作,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增强国产动画的文化自信。

    《浪浪山小妖怪》总制片人、策划人李早表示,“传统文化不是贴标签,而是要融入血脉。”李早说,《浪浪山小妖怪》对国风的运用,远不止于视觉层面。音乐上,团队将唢呐、竹笛等民族乐器与电子音效结合,“让紧张的追逃戏多了几分江湖气”;语言上,方言配音、“职场黑话”等,都让角色更具烟火气。

    随着更多优秀的中国动画电影走向世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将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和认可。

    表达

    经典故事的当代创造

    李早表示,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哪吒闹海》《葫芦兄弟》《黑猫警长》等经典作品,每一部都有当时的时代表达,今天的动画电影也应该回应当下人的困惑与渴望,中国动画学派的生命力,正在于“始终与时代同频共振”。因此,《浪浪山小妖怪》的创作团队在创作之初,希望通过现代语境激活经典,进行“当代性”表达,他们想让观众觉得,电影中的角色不是遥远的传说,而是生活在身边的“你我他”。

    《浪浪山小妖怪》将镜头对准“西游”世界里的无名小妖,用荒诞喜剧的外壳包裹现实主义内核,通过四位底层小妖的冒险历程,不仅构建了一个充满东方美学意境的奇幻世界,更实现了对小人物命运的观照。在“西游”世界取经团光芒万丈的史诗中,小妖们向来是面目模糊的背景板,“他们是在理想与现实间碰撞的普通人”。影片传达出的是:“我们不必都是英雄,但依然可以在自己的轨道上活出意义。”

    《哪吒之魔童降世》《哪吒之魔童闹海》的切入点,同样很符合当代中国人的情感诉求,偏见与认同、个体与家庭、对改变命运的渴望、对身份歧视的痛恨……《哪吒》的一幕幕戏,演在观众的情感软肋上。

    观众

    观影群体的全面“俘获”

    曾经,国产动画电影属于孩子的专属。事实上,动画片是一个电影类型,不是儿童片。近年来,“动画片不只是小孩子看的”这一观念开始慢慢被大家接纳。

    “我想离开浪浪山,去远方看看。”当《浪浪山小妖怪》中的小猪妖在银幕上喊出这句话时,不少成年人在影院里悄然为之动容。该片导演於水坦言:“我们希望通过这四个小妖怪的形象塑造,把主要人群囊括进来,让每个人都能在里面看到自己。”影片中角色的迥异性格、彼此的冲突与互补,恰恰对应着普通人生活的各个切面。成年人在观影时,既能从荒诞化的冒险中获得短暂的松弛感,又能在人物的困境中感受到现实的映照,从而实现情绪的投射和纾解。

    同样能触动成年观众情绪的,还有《罗小黑战记2》。影片在延续第一部作品世界观的基础上,加入了全新角色,呈现出一个立体的“人妖共存”的世界。温暖清新的画风与柔和包容的内核营造出轻松自在的观影氛围,并为观众留出了开放式的解读空间,尊重不同个体的思考与感受。正如其制片人曹紫建所说:“我们尽全力在做这样的平衡,让不同人群、不同年龄、不同经历的观众,都能找到自己感动的点。”

    业内人士指出,目前优秀国产动画电影已打破“仅靠票房生存”的模式,它们的影响力从大银幕延伸至现实生活,电影周边产品大卖,又反过来推动电影的宣传。

    (综合《光明日报》、中新网、环球网、《新民晚报》等)

 

当前:5版(2025年09月29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