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嗜书之人,四时皆宜读书,原不必挑选“黄道吉日”。然而秋日读书,却别有一番况味。夏的燥热已尽,冬的严寒未至,单是这天高云淡的模样,便已令人心旷神怡。我每值此季,就携书一二册,或驱车,或骑“电驴儿”,悠悠然向郊外而去。
郊外读书,自有郊外的妙处。大树虽渐凋零,却仍有倔强者,撑着一树黄叶,在秋风里沙沙作响。小河则较夏日“消瘦”了些,水却更清澈,映照着天光云影,汩汩地流。我每每寻得这等所在,便觅一处平坦草地,将外衣略整,和衣而卧。此时取出书来,背倚厚土,面朝苍天,便读了起来。
秋阳不似夏日之毒,亦非冬阳之弱,它温煦地“敷”在人身上,竟如披了一层薄裘。光线恰好,既不明晃晃刺目,亦不昏沉沉碍读。文字在纸上排开,秋光在字里行间游走,竟显出平日未尝留意的韵味来。我一行行读下去,心思却不时飘开去,与书中事、眼前景、胸中绪缠绕在一处,织成一张无形的网。
这般读着想着,不觉眼皮渐重。书中人物还在走动,字句尚在眼前,神思却已飘入半醒半睡之境。手中的书渐渐垂落,覆在胸前,竟成了一方别样的镇纸,镇住了翩跹的思绪。于是便睡去了,睡得却不沉,耳边犹有风声、水声、叶声作伴,恍惚间竟不知是梦是醒。
小睡片刻,自然醒来。双目初启,但见秋空湛蓝,白云舒卷,阳光透过叶隙洒下碎金般的光点。拾起滑落之书,翻至未读之页,续读下去。奇怪的是,这般睡而复读,非但无隔阂之感,反觉与书中世界更亲近了几分。仿佛那片刻小睡,竟将文字酿了一酿,读来愈加醇厚。
若读得倦了,却又睡不着时,便索性将书搁在一旁,仰观浮云变幻。秋云最是好看,时而如群羊漫步,时而似轻纱漫卷,时而却什么也不像,只是自在地飘游。在这天穹之下,人便显得极小,平日耿耿于怀的琐事,在此刻微不足道了。于是想想心事,筹谋下一步的工作,竟常有豁然开朗之效。
这般“边睡边读”之法,我行之有年,发觉阅读效率反比正襟危坐时高。一本不厚的书,一次郊游便能阅读大半。想来是因为身心俱松弛,神思清明,吸收得更快。何况还有秋景佐读,更添滋味。
肚子有些饿了,我没带干粮,该回家了。归途中,车辆或“电驴儿”轻驰,秋风拂面,书页间似乎还有阳光的温度。回想这半日光阴,竟如饮了一杯醇酒,微醺而满足。世间读书之法甚多,而我这“边睡边读”之法,虽近乎懒散,却自得其乐。
大抵读书一事,本不必太拘形式。能得书中三昧,怎么读,又何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