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是蓝星,心底是故乡
——电影《窗外是蓝星》观后感
◎ 许兵

    由神舟十三号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作为“太空摄影师”,在中国空间站亲自拍摄的纪录片《窗外是蓝星》,自9月5日上映后,引发观影热潮。电影以独特的视角和深情的叙述,将观众带入一个真实而壮美的太空世界,让我们得以用航天员的视觉,重新凝视我们共同的家园——地球。

    影片最为动人的是其对真实的坚守。没有虚构的戏剧冲突,没有炫目的特效渲染,镜头真实地记录下航天员在太空中的日常点滴:他们如何进食饮水、如何锻炼、如何休息、如何完成科学实验。这些细节让观众深刻体会到,在崇高使命的背后,是一个个鲜活的“人”,他们以非凡的专业精神和坚定意志,完成每一次操作、每一项任务。这种日常真实,让航天事业变得可感可亲,也让观众对航天人多了几分由衷的敬意。

    用最朴素的镜头,诉说最深沉的爱。影片让我们看到,那些飞得最远的人,心里装着平凡的爱。王亚平在睡眠舱里为女儿录下一段语音:“妈妈无法为你摘下星星,但只要你抬起头看看漫天的繁星,其中有一颗最亮的,就是我们中国的空间站。”的确,女儿心中的那颗星星,是妈妈置身星辰间的爱与思念,更是中国人问鼎苍穹的伟大梦想。

    影片的镜头语言极具感染力。借助8K超高清摄影技术,宇宙以前所未有的清晰度和震撼力呈现在观众面前。从地球的壮美轮廓到璀璨的星空,每一帧画面都让人叹为观止。当镜头掠过地球时,那颗蓝色的星球在无垠的宇宙中显得如此渺小,却又如此珍贵,让我们不禁对生命的奇迹和家园的脆弱产生深深的敬畏:在无垠的宇宙中,这颗蓝色星球是我们唯一的家园,它珍贵且不可替代,我们一定要守护好、爱护好。

    《窗外是蓝星》不仅是关于太空的探索,更是一次“灵魂三问”:我们是谁?我们为何探索?又将走向何方?通过航天员的眼睛,我们重新审视人类的存在——我们的身体被困于重力,我们渺小如尘,却又敢于踏出蓝星,奔赴星辰大海。

    与此同时,这部电影也是对中国航天事业的深情致敬。它用最朴实无华的镜头,记录下中国航天人默默奋斗、无私奉献的动人故事。每一次技术突破,每一次成功发射,都凝聚着无数航天人的心血与智慧。他们怀揣对宇宙的好奇和对祖国的热爱,一步一个脚印,将中华民族的“飞天梦”变为现实。这不仅是科技的进步,更是民族精神的彰显。

    《窗外是蓝星》是一部需要静静感受的电影。真正的探索,从来不只是走向远方,更是走出后再返回家园。当我们仰望星空,星空也在凝视我们;当我们守护蓝星,我们也在守护自己。

当前:5版(2025年09月29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