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明智的家长应正确对待孩子,尽量避免步入一些爱的误区。
溺爱。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功成名就后回忆母亲时写道,尽管母亲很爱他,却从来没有溺爱过他,他从小就在农田里干活,插秧、割稻、撒猪粪……样样都干,从来没有被娇宠、溺爱的感觉。有时父母下地干活,他就在家里做饭、炒菜、洗衣服,事业有成后,他还保持着自己做饭洗衣服的习惯。当代国学大师南怀瑾是家中独子,没有兄弟姐妹,家里有很多佣人,可是,就算是大雪天,他父亲也要一大早把他叫起来扫院子。
俞敏洪、南怀瑾的成长经历告诉我们,家长对孩子不能溺爱,要想孩子成才,得让孩子吃苦。有古人说:“溺爱者不明。”还有古人告诫:“惯子如杀子,溺爱出逆子。”溺爱,尤其会导致孩子缺乏生活自理能力,养成依赖他人的习惯,并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成年后难以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在集体环境里很容易被孤立、受排挤。
偏爱。在多孩时代,父母不能在多个孩子中特别关注、偏爱某一个孩子,给予其不同于其他孩子的待遇或情感投入。偏爱孩子,就等于给家庭幸福和睦埋下隐患、种下祸根,既可能让被偏爱者形成优越感或依赖性,又可能引发其他子女的不满,让孩子之间不和睦团结。
错爱。爱孩子是家长的本能,但错误的爱会伤害甚至毁掉孩子。比如,在酒席上,见成年人饮酒,有的小孩便要喝酒,有的家长便以“酒醉聪明人,饭胀傻脓包”为说辞,允许孩子喝酒,培养“聪明人”。让未成年人尤其是小孩子喝酒、抽烟,哪怕只是一口,这就是错爱,“第一口”有可能引发“无数口”。错爱对孩子、对家庭均可带来难以预估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