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逻辑比答案正确更关键
◎ 曲征

    近日,一道小学二年级的数学题在网络上引发轩然大波。题目是“有3个盘子,每盘8个水果,一共有多少个水果”,学生列式“3×8”却被老师判错,老师强调应按照“每份数×份数=总数”的规则,写成“8×3”。此事引发家长与网友的广泛讨论,不少家长质疑:结果相同,顺序真有那么重要吗?

    从传统教育角度看,很多家长在自己学习数学时,只要运算结果正确就会被判对,故难以理解如今数学对列式顺序的严格要求。教育是不断发展和进步的,从2025年秋季学期开始,新教材要求学生清晰掌握乘法算理,明确“每份数×份数=总数”的列式写法,目的是帮助学生建立“量×份数”的认知结构,了解倍数关系。

    学数学不仅仅是得出正确的运算结果,更重要的是培养逻辑思维能力。乘法算式中每份数和份数的顺序规定,是对乘法定义的一种约定。在具体情境中,这种符号表达的意义是唯一的。就像“3只5两的梭子蟹”和“5只3两的梭子蟹”,虽然总重量相等,但两者区别很大,它们代表着不同的实际意义。通过明确乘法算式的顺序,学生能更深入地理解乘法的本质,明白乘法是“相同加数求和”的简便运算,从而为后续学习除法等知识打下坚实基础。

    对小学二年级的小朋友来说,理解“每份数×份数=总数”可能有一定难度,但老师可以采用“相同加数×个数=总数”的方式进行教学。这种方式更贴合孩子的认知水平,有助于他们逐步建立起正确的数学思维。虽然有网友反馈孩子纠正起来很困难,但这正是学习和成长的过程。家长和老师应该给予孩子足够的耐心和引导,帮助他们适应新的教学要求。比如老师在上课时要更深入、详细地解释乘法的含义,让孩子们更明白乘法是什么。

    有家长质疑“顺序”的要求多此一举,只要孩子在考试时能快速写出正确答案就行了,至于最重要的数学逻辑,却不那么重要了。这是一种急功近利的表现。要知道,数学教学的真正目标不是传授现成的知识,而是让孩子真正理解数学概念,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让他们养成推理严谨、表述精确的好习惯。

    “3×8还是8×3”之争,反映出教育理念的更新和转变。我们应该认识到,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对数学概念的深入理解,远比单纯追求正确答案更为关键。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掌握数学这门工具,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灵活运用。

当前:3版(2025年09月30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