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具、酒店全订好了,亲戚都通知了,女子突然悔婚退彩礼,还要扣除3万元“拥抱费”。据媒体报道,近日,河南平顶山一场婚约的破裂,因3万元“拥抱费”引发争议。男方为缔结婚姻前前后后给了女方20万元左右彩礼及“四金”,临近举办婚礼时却遭遇女方悔婚。商量退钱时,女方要求扣除3万元“拥抱费”,理由是“拥抱是男孩提的要求”。女方后又解释称,“拥抱费”其实涵盖了恋爱一年多女方的花费。最终,经协商女方退还170500元。
尽管“拥抱费”不全是“拥抱补偿费”,仍引发争议,这是因为,这种费用不仅与现代人的价值观格格不入,而且涉嫌违反相关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二条明确规定:“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2024年2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彩礼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条再次明确:“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一方以彩礼为名借婚姻索取财物,另一方要求返还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虽然“拥抱费”的个案显得极端,但其背后的物质化思维在当下的婚恋市场相当普遍。值得反思的是,在法治观念深入人心的当下,为何仍然不时有“物化婚姻”的事情发生?背后的原因不难解释,那就是,在部分地区,仍然有一些人的价值观念没有跟上时代,他们不能平等地审视男女关系,而是将女性视为婚姻中的附属品,并将爱情与婚姻货币化。像拥抱这种行为,只是情侣间正常的情感表达,将其标上价格,无疑是对爱情与婚姻的亵渎。
健康的婚恋关系应建立在尊重与恩爱之上。当婚约无法履行,好聚好散是基本准则。目前,“拥抱费”的闹剧虽落幕,但反思不能停。推进移风易俗仍需多措并举、形成合力。在法律层面,需要不断完善法律法规,强化相关司法指引的刚性执行力,并通过典型案例释法,让健康的现代婚恋观深入人心。在社会层面,各级地方政府部门要开展专项行动,推动移风易俗,消除陈规陋习,营造一个更加清朗的现实空间。在个人层面,要尊重自己、尊重爱情,让婚姻成为爱情的最终落脚点,而不是经济博弈的对象。
破除婚姻陋习,既需要法律利剑高悬,也需要社会文明的润物无声。只有类似“拥抱费”之类的闹剧不再出现,婚姻才能摆脱物化的枷锁,回归爱情的初心。这条路任重道远,需要法律、社会与个体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