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年轻人中“追古流”的热潮持续升温,有人反复研读《论语》后专程打卡曲阜孔庙,有人为解析苏轼诗词制作系列短视频,有人因深挖李清照生平细节成为百万粉丝“古流博主”。与追逐娱乐圈流量明星不同的是,这些年轻人将目光投向千年之前的先贤、典籍与文化场景,在“古流”中寻找精神共鸣与文化认同。这种从“追顶流”到“追古流”的转向,看似是兴趣潮流的变化,实则是当代年轻人精神需求升级与文化自信觉醒的体现。
“古流”之所以能吸引年轻人,核心在于“古流”所承载的是历经千年沉淀的智慧结晶:苏轼“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豁达,能抚慰当代人面对职场压力的焦虑;孔子“仁者爱人”的理念,可引发对人际关系与社会责任的思考;李清照“生当作人杰”的气节,更能激发对理想与风骨的追求。事实上,从先贤故事或典籍中获得的精神力量,比娱乐内容更持久、更深刻。
年轻人爱穿汉服不是单纯追求服饰美感,而是想感受古人“衣冠上国”的礼仪文化;读《史记》不是应付学业任务,而是想从历史人物的抉择中学习处世智慧;追“古流”博主不是跟风打卡,而是渴望通过通俗化解读,读懂古籍里的东方哲学。这种从“向外看”到“向内寻”的转变,让“古流”不再是博物馆里的静态展品,而是成为年轻人构建文化身份、寻找归属感的鲜活载体。
“古流”的走红并非复古怀旧,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传播方式结合的必然结果。如今,创作者用短视频讲述李白“仗剑走天涯”的人生故事,用互动游戏还原唐宋市井生活,用播客解读《红楼梦》里的人情世故,甚至将《孙子兵法》的智慧与现代职场管理结合。
这些创新形式,让“古流”摆脱了“老古董”的标签,变得可感、可玩、可互动。西安一位“古流”博主就表示,自己通过“角色扮演+知识科普”的方式,让粉丝在看唐朝生活短剧的同时,自然了解古代官制与礼仪,这种“寓教于乐”的传播,比单纯说教更易被年轻人接受。正是现代传播的“破圈”,让“古流”真正走进了当代青年的生活。
从追顶流到追“古流”,年轻人兴趣的转变,本质是对优质文化的主动选择,是精神需求从“感官刺激”向“价值共鸣”的升级。当越来越多青年在“古流”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这份对文化根脉的珍视与传承,必将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文化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