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富平县三河村以村规民约“约”出文明新气象

爱心义诊。

群众文艺小舞台。
乡村振兴,乡风为基。近年来,陕西省富平县庄里镇三河村直面高额彩礼、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通过建章立制、精准治理、文化浸润,探索出一条破陈规、顺民心的新路径。先后被评为省级“美丽乡村 文明家园”建设示范点、“市级文明村”等。
立规明矩
构建制度约束“硬框架”
村规民约定“标尺”。召开村民代表大会修订村规民约,将移风易俗纳入核心条款,划定“三限一禁”(限制婚事、丧事、其他喜庆事宜办事费用,在其他喜庆事宜中禁止收礼金)刚性标准。在婚事领域,摒弃高额彩礼,严格控制酒席规模和标准;在丧事领域,简化丧葬程序,倡导火化入公墓;在其他喜庆事宜中,有关满月、乔迁等宴席“零举办”,确需举办,限5桌以内近亲属参与,禁收礼金。
组织保障强“筋骨”。成立以村党支部书记为会长的红白理事会,组建“组长+网格员+村民代表”监督小组,实行“事前报备—事中督导—事后公示”全流程管理。村民办宴须提前向村委会报备《简办承诺书》,理事会现场核查烟酒规格、桌数规模。
分类施策
破解三大领域“老大难”
破解未婚青年婚事难问题。成立“喜媒婆志愿服务队”,收集本村适婚青年信息,搭建交流平台,倡导简约婚礼,减轻青年经济与心理负担,组建“村嫂服务队”提供礼仪服务,助力解决婚事难问题。
破解厚葬薄养旧思想问题。树立“尊老、敬老、养老、爱老”的观念,倡导“生前尽孝”,普及厚养薄葬理念,宣扬孝老爱亲典型事迹。推行“三必到”服务,老人去世后,村“两委”、红白理事会、乡贤代表必到现场,协助制定简办方案,免费提供公墓引导等服务。设立监督小组,对违反情况及时劝导纠正。
破解跟风随礼人情债问题。党员干部带头示范,不办或简办满月、乔迁等宴席,推行“阳光随礼”,明确随礼上限,直系亲属200元、普通村民20元。推广“劳务帮忙”“志愿服务”等非现金表达,让人情往来回归清爽本真。
文化浸润
培育文明新风“软动力”
榜样引领树标杆。每年举办七一表彰等活动,对“文明家庭”“好媳妇好公婆”“优秀党员”等进行评选表彰,将典型事迹在“荣誉墙”公示,让村民学有榜样、赶有目标,以榜样力量倡文明新风。
乡土文化润民心。组建“乡贤宣讲团”,完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每季度举办1次怀德生日会,开设爱心助餐,每日有40余名老年人前来就餐。同时,开展群众文艺小舞台、医疗义诊等活动,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
志愿服务聚合力。组建20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队伍,下设红白事服务队、邻里互助队。2024年参与服务16次,为群众节省开支20余万元;调解赡养、邻里矛盾纠纷4起,实现“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
移风易俗需坚持问题导向,把准群众急难愁盼,用“看得见的实惠”换取“听得进的道理”,让制度约束转化为自觉认同。只有发挥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依托村民自治平台,让群众成为规则制定者、监督者、受益者,才能形成“共商共议共守”的治理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