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10月22日,中国政府网发布《国务院关于同意设立“全民阅读活动周”的批复》。国务院同意自2026年起,将每年4月第四周设立为“全民阅读活动周”。
阅读是获取知识、增长智慧的重要方式,更是传承文明、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途径。在信息爆炸、注意力分散的今天,设立专门的“全民阅读活动周”,标志着全民阅读推广工作进入一个新阶段,体现了国家推动书香社会建设的决心。
如今,全民阅读活动已在全国范围内蓬勃开展,但活动时间不尽统一。而且,第二十二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2024年,我国成年国民的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79本,可见我国国民阅读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固定活动周的实施将有效整合资源,形成规模效应,使阅读推广活动更加系统化、常态化,提升全民阅读的参与度和影响力。
“全民阅读活动周”定在每年4月第四周,恰与4月23日的“世界读书日”相衔接,便于各地借鉴往年经验集中开展更多读书活动。然而,设立“全民阅读活动周”只是第一步,如何让其真正发挥作用才是关键。过去,一些地方的文化活动往往流于形式,未能深入持久地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周”应避免重蹈覆辙,在活动内容和形式上进行创新,使之真正贴近群众需求,激发公众的阅读热情,真正成为全民阅读的助推器。
推动全民阅读,需要构建多元化、全方位的活动体系。公共图书馆、实体书店、农家书屋等阅读场所应成为“全民阅读活动周”的主阵地,组织开展读书会、经典诵读、作者见面会、阅读讲座等特色活动。同时,要善于利用新媒体平台,推动线上线下融合,打造永不落幕的阅读活动。企事业单位、学校、社区等也应积极参与,形成全社会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