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新双在家中收拾粮食。 (受访者供图)
“做人讲良心,答应的事再难也得做到。”
在河北省沧州市盐山县边务镇前胡同村,说起张新双,村民们都会竖起大拇指:“她可是个热心肠,照顾邻居29年,从没有一句怨言。”
初秋的早上,透着微微凉意。9月11日,天刚亮,张新双系着围裙在厨房里忙碌。油入锅,撒上一把细碎的葱花,“刺啦”一声爆出香味。水开,下面、打蛋,一碗热腾腾、香喷喷的炝锅面出锅了。
“隔壁老叔要还在的话,最喜欢吃我做的面条了。”张新双口中的老叔是邻居张景华,一位孤寡老人,今年6月去世。
张新双是他的远房侄媳妇,两家房前屋后住着。每天早上起床,先给老人做好饭菜端过去,成了张新双20多年来的习惯。
然而,这段感人的故事还要从50多年前说起。当时,张景华一家生活艰难。他和哥哥身体都有残疾,缺乏劳动能力,全靠父母种地养活兄弟俩。张新双的婆婆看在眼里、疼在心上,主动许下照顾他们的承诺:“有我一口吃的,绝不会饿着你们。”
30年前,张新双嫁到前胡同村。从婆婆的讲述中,她了解到张景华一家的情况。没有半分犹豫,张新双和婆婆一起,承担起照顾这家人的责任。送饭、洗衣、收拾院落,婆媳俩用最朴实的方式践行着承诺。
婆婆临终前嘱托张新双要照顾好张景华一家,29年来她独自挑起了照顾张景华一家的重担。随着张景华的哥哥和父母相继离世,只剩下他一个人,张新双更加细心地照顾着他。
张新双婆媳两代人接力照顾张景华一家的故事,在村里传为佳话。
这些年,张新双不仅坚持照顾老人,还用心将老人照顾好。每次做饭,她会根据张景华的口味熬粥、炒菜、蒸馒头。乡亲们对她的善举赞不绝口,可她总是说:“就是给做口吃的,顺手的事,不费劲。”
“有人说我傻,自己家里十几亩地的活都忙不过来,还照顾一个外人。”但张新双认为,做人讲良心,答应的事再难也得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