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创新打造“堂前燕”理论宣讲品牌
◎ 王庭爱 汪梁 白崇林 田涛

辛家庙街道东元路物流社区“板凳会”宣讲现场。

“中国好人”韩红辉在未央区方新小学宣讲。

陕西省道德模范、未央区“堂前燕”宣讲团团长聂志宽在宣讲。

    近年来,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委宣传部紧扣“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使命任务,创新打造“堂前燕”理论宣讲品牌,构建起覆盖全域、贯通五级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宣讲体系,把理论宣讲的课堂搬到了社区、广场、学校、企业和线上平台,累计开展宣讲活动1600余场,经验做法入选《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陕西创新案例》《西安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典型案例选编》。

    从四大维度构建理论传播新范式

    未央区“堂前燕”宣讲高质量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未央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在理论宣讲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形成了生动实践。

    坚持思想引领,三维聚焦铸魂育人

    锚定“一个主题”。未央区始终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和宣传党的创新理论作为“堂前燕”宣讲的首要任务,深入推进党的创新理论走深走实,架起了理论宣讲与人民群众之间的桥梁。

    贯穿“一条主线”。始终把各类主题学习教育作为“堂前燕”宣讲主线,同时将主流价值、文明风尚、民生保障等融入宣讲内容,唱响宣讲“主旋律”,展现“首善未央”新时代新风貌。

    导向“一个目标”。“堂前燕”宣讲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用“小故事”阐释“大道理”,以党的奋斗故事感染人,以党的优良传统教育人,以党的伟大成就激励人,累计培育基层宣讲骨干1200余人。

    夯实队伍构建,三级联动激活末梢神经

    筑牢宣讲“主阵地”。“堂前燕”以未央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为指挥平台,以辖区10个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321个社区(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宣传阵地,辐射带动686个新时代文明实践小区工作站,让8877名楼栋长、14356名志愿者成为“堂前燕”宣讲员,实现小区、楼栋宣讲全覆盖。

    拓宽宣讲“朋友圈”。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动员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文明家庭、革命老兵、专家学者、百姓“名嘴”等多元化主体,建立“专家学者讲理论+领导干部讲政策+行业模范讲故事+百姓群众讲体会”的立体化“四讲”宣讲队伍,如“中国好人”韩红辉开展反诈宣讲26场,“陕西省道德模范”聂志宽宣讲诚信故事32场等等。

    绘就宣讲“同心圆”。“堂前燕”健全“中心—所—站—小区—楼栋”五级文明实践宣讲体系,延伸打造“讲诚信”“传家风”等10支特色宣讲分队,让身边人说身边事、用百姓话说百姓事,实现分众化、精准化传播。

    探索载体创新,三线融合突破时空界限

    整合线下“五会”场景。采用线下主题宣讲会、社区板凳会、纳凉晚会、道德评理会、经验分享会等场景化宣讲形式,推出“8090微宣讲”“屋檐下的宣讲”“红色咖啡厅”等特色宣讲品牌,及时倾听群众呼声、回应群众关切、解决群众诉求,实现资源共享。

    融合线上“五微”矩阵。依托“两微一端”、5G直播平台及“长乐未央”“未央大讲堂”等融媒资源,开展线上微直播、微视频、微讲座、微专栏、微展示,把宣讲的课堂安在“云端”、讲在“线上”,形成微宣讲、大宣传、云助力的宣传效应,让线上宣讲成为人人“触屏可及”的精神养料。

    盘活区域“五类”资源。用好党群服务中心、社区综合文化站等场所资源,调动区级部门、街道、社区等各类人才资源,借助爱心组织、志愿协会等社会资源,串联起“学习小站”“红色驿站”等80个文明实践“微站点”,打造水晶卡芭拉社区、中宝达理想时光社区等3条省级文明实践精品线路,汉长安城遗址、区图书馆等7大实践基地,开展“汉文化体验课堂”80余场,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文明实践宣讲圈。

    移动内容创优,三大加法提升传播效能

    “宣讲+故事”,以情动人,让宣讲“鲜”起来。通过“崇廉尚德·好家风润西安”“首善未央 好人故事分享”“红色故事传经典”等50余场故事会,让群众“代言人”讲述现实题材故事,增强群众情感共鸣。

    “宣讲+文艺”,以美育人,让宣讲“潮”起来。组织156支“文艺轻骑兵”,将理论宣讲融入秦腔、快板、小品等艺术形式,举办“市民大舞台”“我们的节日”“书画名家进社区”等主题活动460多场,惠及群众超30万人次。

    “宣讲+服务”,以行促知,让宣讲“活”起来。在反诈宣传中创新“案例解析+技术防护”模式,指导群众屏蔽境外诈骗电话2.3万次,电诈案件同比下降41%。在“听民声 解民忧 大走访”宣讲活动中,累计走访群众29万人次,梳理解决各类问题385件,群众满意度达到95%。

   以三大跃升深化品牌价值新格局

    理论传播效能跃升。创新机制是根本,“堂前燕”五级宣讲体系破解教育引导群众“最后一公里”难题,深入基层开展“六进”宣讲,持续推动基层宣传思想工作守正创新,2021年至2024年,培育出省级“新时代文明实践宣讲师”4人,荣获陕西省第一届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三等奖,入选《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陕西创新案例》。

    社会参与水平跃升。群众主体是关键,“堂前燕”拉家常式宣讲契合群众情感,“宣讲+”形式引人入胜,让百姓从“听众”变为“主讲”,实现理论传播从“单向灌输”到“双向奔赴”的转变,把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科学理论普及和国家重大决策部署上来。

    城市文明质效跃升。技术赋能是引擎,“堂前燕”运用5G直播、AI互动等技术手段,使理论宣讲突破时空限制,把解决实践问题与思想问题结合起来,把主题宣讲与城市文明建设结合起来,成为弘扬正能量、传递好声音的重要渠道和全区的宣传文化IP品牌。

    作为新时代基层理论宣讲的鲜活样本,未央区“堂前燕”不仅验证了以“小切口”体现“大主题”、以“小故事”彰显“大时代”、以“小栏目”助推“大效应”的方法论价值,更探索出宣传思想工作的现实路径,其分众化宣讲、场景化创新、长效化机制等经验,为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宣讲提供了有益借鉴,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时代价值。

    (西安市未央区委宣传部供图)

 

当前:B4版(2025年11月10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