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4日5时许,福建省厦门市天空微亮,地铁三号线坂尚站4号出口前,早餐摊主余伟钦的红色餐车已飘出阵阵豆浆香气。“一个鸡蛋、一份糯米鸡,请您拿好!”余伟钦热情地装好早餐,递到顾客手中。患有脑瘫的余伟钦虽动作缓慢,却格外认真细致。熟悉的顾客亲切地称他为“小鱼”。
“小鱼”的早餐车于2022年开始经营,主营豆浆、糯米鸡、饭团、寿司等,品类丰富。和其他餐车不同,车头最醒目的位置,常年立着一块“承诺牌”,上面写着:“如果您没有收入或遇到困难就给我说:来份‘元气满满早餐’,我会为您打包一份早餐的,您直接拿走就好,不必客气哦!”承诺牌背面,是他写给自己的鼓励话语:“小鱼不要急,慢慢来,记得微笑,加油哦!耶!”
“最近送出的‘爱心早餐’不多,只有一份。周末会去三明市帮助困难家庭。”余伟钦微笑地说着近况。送爱心早餐、做公益,这样温暖的举动,他已坚持多年。
如今,“小鱼”的爱心餐车不仅是营生的依靠,更成了帮助他人的窗口。他准备了雨伞、充电宝、文具等物资,免费赠送给有需要的人。他的真诚与善意,打动了不少市民,让他们成为餐车的常客,还有人被这份温暖感动,专程赶来找他买早餐。常客杨女士说:“他就像一个‘小太阳’一样,温暖着身边的人。”
今年10月,余伟钦获评“中国好人”。
这位愿意为他人“撑伞”的小伙,曾经也是一位“淋过雨”的人。
1993年9月,余伟钦出生于福建泉州南安市,幼时因发高烧,患上后天性脑瘫,被评定为肢体四级残疾。13岁时,母亲因病去世,家里还背上了不少债务,这让余伟钦早早体会到了生活的沉重。2012年夏天,刚毕业的余伟钦揣着父亲给的98块钱前往泉州找工作,扣掉车费后,仅剩的80块钱他硬是支撑了90多天。西湖公园的长椅成了他的床,三更半夜捡破烂换钱成了生计来源,就连坐公交车面试的钱他都要省着花,直到遇到一位好心老板,不仅给了他包吃包住的工作,还耐心教他做事。
经历过忍饥挨饿的日子,这份突如其来的暖意更弥足珍贵,也在余伟钦心中种下了后来想要帮助别人的“爱心”种子。
日子刚有起色,创业失败带来的债务又接踵而至。余伟钦没有被打垮,他靠着每天兼职四份工还清了欠款:清晨卖早餐,中午至下午做保洁,傍晚回家帮人P图、打理网店,忙到深夜是常事。即便如此辛苦,他也没有丢下心中的善念,坚持每周日做义工,用行动传递爱心。
为了得到更多的就业机会,2020年,余伟钦选择来到了厦门,开过淘宝店、做过抖音号,创建过残疾人就业公司,但运营结果始终不够理想。2022年,他又支起了早餐摊。在售卖早餐的过程中,他发现不少打工者、老人、流浪人员面临生活困难,于是特意推出“元气满满早餐”这份爱心餐,通过“爱心暗号”帮助有需要的人,已累计送出爱心早餐400余份。
“一日之计在于晨,想让大家吃了更有元气,也想让有难处的人,能体面地接受这份善意。”遇到不好意思开口的困难者,余伟钦全凭感觉判断:“看眼神,看动作,像当初的我一样局促的,我就多递一份餐,不用多说什么。”
经营过程中,有人质疑余伟钦“卖惨作秀”。起初,余伟钦会在意,也会难过,但后来他只认准“但行好事,莫问前程”。除了送出爱心早餐,他还定期关爱孤独症儿童、看望孤寡老人,为困难家庭送去米、油等生活物资。
“我除了手指有点弯曲、动作比较慢,有时还有点口齿不清,其实和大家一样,我也希望用自己的行动温暖他人。”余伟钦说,“我也要像向日葵一样向阳而生,把温暖传递下去。”
从曾经被人帮助,到如今主动帮助他人,余伟钦对“善意”有了自己的理解:“真正的行善,会让自己越来越好。”对于未来,他没有什么宏大规划,只盼着“大家都越来越好,哪天没人需要爱心早餐了,才是真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