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7年微短剧市场规模或达1000亿元,令众多城市视其为下一个经济增长点。
其中有两座城市表现最为“耀眼”。一座是立志要成为“短剧之都”的西安,另一座是锚定2027年成为“创作之都”的郑州。
西安入局早,郑州追赶强,微短剧“霸总”之战,谁能胜出?
《中国微短剧行业发展白皮书(2024)》显示,全国100部微短剧中有60部诞生于西安。目前,西安有600余家短剧公司,在作品承制数量与爆款产出量方面均位居全国首位。2024年,陕西发布《关于支持微短剧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微短剧+”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提出两年内培育15家领军企业,推出200部精品微短剧,围绕微短剧产业发展链条并突出重点环节给予扶持。
就微短剧产能而言,目前能与西安一较高下的城市是郑州。一段被广为引用的数据显示,郑州微短剧年度拍摄数量位居全国第二,从业人员超3万。政府也迅速行动,提出要着力打造“微短剧创作之都”。
而跳出镐郑争锋的区域视角,还应该注意到,北京、上海作为产业“主脑”,汇聚头部平台与资本,掌控核心风向;川渝地区凭借独特文化底蕴,成为“文旅微短剧”赛道的领跑者;广深则依托地缘与供应链优势,稳坐企业“出海前站”。总之,每一个对手都不容小觑,城市之间关于微短剧“霸总”的剧情,远未及高潮部分。(据《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