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化是微短剧创作的必由之路,但不应止于内容创作,更需政策引导与市场共治。
强化政策扶持与监管,为微短剧精品化保驾护航。今年以来,在主管部门推动下,越来越多微短剧呈现出现实主义倾向。这说明微短剧精品化之路更需精品创作生产扶持与创作引导,将微短剧创作生产纳入各级奖励扶持体系,使之与电影、电视剧享受同等的创作待遇,激发行业创作活力。
创作者应正视微短剧的文化传播价值,树立“内容为王”的创作理念,打破创作鄙视链。当前部分作品陷入“重生逆袭”“豪门恩怨”的套路循环,甚至依赖AI生成脚本,缺乏真情实感,一味地制造爽感却忽视了剧情逻辑。微短剧创作同样遵循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创作原则,扎根现实土壤,用身边人、身边事引发情感共鸣。善用微短剧时长精简优势,在短时间内集中呈现核心冲突,摆脱套路依赖,关注叙事逻辑,不将价值观传递异化为生硬说教。优质作品如春雨润物,让观众在紧凑剧情中感受人性温度与人文关怀,在情感共鸣中获得精神滋养,实现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构建精品化发展环境同样离不开消费者的主动参与。观众需警惕“短暂快感”背后的精神空虚,对宣扬畸形价值观的作品果断抵制。用好手中流量,主动转发、点赞优质作品,让《家里家外》等聚焦普通人悲欢的现实题材作品获得更多关注,助力正能量、高品质内容占据市场主流,倒逼行业向精品化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