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孩子懂得“礼尚往来”
孟祥菊
最近,我发现儿子的文具盒里时常会多出几样小东西,有时是一把兔耳朵尺子,有时是一块小熊橡皮,有时又是一枚小书签。起初,我以为是儿子用节省的零花钱买的,也没多问,时间一长我发现根本不是这么回事,因为儿子的胆子很小,每次买文具都会缠着我同去,从没有自己去过。
一天晚上,我趁着帮他检查作业之机,好奇地问他这些小物件的来历,儿子看了我一眼,随即告诉我是同桌送的。“送的?你怎么可以随便要同学的东西?这种习惯不好!”我不悦地嚷了起来。
儿子显然被我的大嗓门吓到了,吞吞吐吐地向我说出了实情:“这些东西是我的同桌大伟送的,大伟的妈妈也知道这件事,她还告诉我俩,好朋友之间互相赠送点小礼物不算什么,会加深彼此的友谊。”
儿子的话令我一怔。因为我知道,他们俩是发小,一起读幼儿园,上小学后又被分在同一个班就读,升入二年级时两人又同时当选为班干部,两个孩子是一对形影不离的好伙伴。
想到这里,我态度温和了下来,问儿子:“儿子,妈妈没弄清就发了火,是妈妈不对,向你道歉。但妈妈问你,你送过大伟礼物吗?”
“哦,这倒没有。”冬冬看了看我,如实回答。
我搂过冬冬的肩膀,郑重地告诉他:“儿子,好朋友之间也要讲究礼尚往来的。你既然收了大伟的礼物,就要换个方式回送人家,这才是有修养的表现!”
儿子认真地想了一下,之后对我说道:“妈妈,晚饭后你陪我去一趟临街的文具店吧,我也要买一样新文具送给大伟。对了,买东西的钱就从我的小兔储蓄罐里拿!” 于是,晚饭过后,我陪他去买了两个自动转笔刀。望着儿子欢喜的表情,我的心里一片释然。
常言道:“来而不往,非礼也。”儿子的这一成长经历告诉我们,“礼尚往来”也是一种正确的家教意识,它对培养孩子的正确认知和人格修为,都有一定的催化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