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化学困生的“三部曲”
四川省荣县来牟镇学校 胡为民
从事教育教学工作近三十年,如何让学习困难的学生(“学困生”)既感到学习的快乐,又力所能及地多学知识,我总结出了转化学困生的“三部曲”。
第一部:树立学生的信心。信心是人们对外部事物的态度,“学困生”常因各种各样的原因失去对学习的信心和兴趣,难免就会调皮捣乱。而且这些学生已对老师的“说教”习以为常,要让他们对学习感兴趣谈何容易。只有找到新的切入点“动心忍性”,才能达到目的。为此,首先,我表明了自己对“优生”与“学困生”的评判标准:我的眼里一个学生的优与差,并非分数的高低,而是看他(她)是否努力。因为,现代社会一个人是否“成才”,不完全取决于知识的多寡,还有他面对困难与挫折时候的态度,是退缩,还是战斗?我的这种观点让很多自认为“差”的学生看到了希望,学习上也变得主动起来。再次,我要求学生努力缩小学科之间的差距。我伸出一只手举了一个例子:初中的各个学科就如这手,手指有长有短,但看起来是一个整体,握紧拳头打出去才强劲有力,假如我的某个手指太短了,不仅看起来不美,而且还没有力。所以,我们要接受学科间有差距,但是要以“优势”学科的热情来带动劣势学科,尽最大努力缩小差距,这样各科之间才变得“完美”起来。做这样的思想工作很有成效,大部分学困生对学习有了兴趣,对自己也有了信心,开始“埋头”学习。
第二部:校正学生的“缺陷”。学生的信心树立起来了,有了一定的学习积极性,但他们的“缺陷”是日积月累的,“毛病”不可能一下子就改掉,反复性很强。为了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我又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一是用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帮助和督促学生改变不良习惯,让学生的心“静”下来,自觉地尽力学习。二是了解掌握学生的思想动向,不论学生纪律方面、还是学习方面的问题,经常找学生谈心,然后和该科老师一起把问题解决。三是相信学生,“学困生”课堂纪律是老大难问题。但我明确告诉学生:各科上课时间,我不会到教室外巡视、更不会随“堂”,我相信自己的学生能管好自己。
第三部:激发学生的斗志。学生有了信心,改掉了浮躁的心理,沉下心来读书,很多同学各方面有了进步。我对每个学困生的每一点进步都会亲自找其谈心,祝贺他(她)取得好的“成绩”;班会上对班级集体的每一个微小进步也是多鼓励,多赞美,以此激发了学生的斗志。
通过这“三部曲”,一届又一届的“学困生”用自己的行动证明自己其实也“行”,充分认识了自我,不断地战胜了自我。